创始人说我为什么要做中医三建木医社

我与剑城认识四五年,这也是第一次听他这么详细地说自己的中医经历。

剑城说他是一个任性的人,其实他也是一个特别踏实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无出其右。他的任性让他暂时损失了现代社会认为非常重要的研究生学历和行医资格,我们都替他惋惜。但他追求本我的行动也让他收获颇丰,同时他的踏实对他助力尤大,我们也由衷地为他高兴。

剑城的眼界之高,学识之广,以及对于学术认真研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赢得了和他接触的每一位师长同道的肯定。相信这样一个心向远方、脚踏实地的中医人,一定可以闯出一片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解这个人吧。

我为什么要做中医(三)

文/陈剑城

大家好,我是陈剑城。前面凡星回顾了与中医结缘的心路历程(《我为什么做中医(一)》、《我为什么做中医(二)》),下面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为什么做中医。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我是中医科班生,这个判断不太准确,医院校,但非中医专业。我学习中医的经历,医院校教育,更大的一部分,跟大部分爱好者是差不多的,就是通过自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更偏向于是一名中医爱好者。

凭着对中医的一份简单的向往和热爱,我走到了今天。下面就来和大家聊一下,我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这里面有三个阶段:大学之前、大学期间、大学毕业至今,依次和大家分享。

01大学之前

一个广东普通民众对中医的认识

我生长在广东的一个山区,对于中医的认识,在大学之前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

在广东,中医药是融入在民众生活的。家里煲汤时常放一些党参、山药、枸杞、莲子、大枣、薏米、赤小豆等,也会经常用金银花、菊花、罗汉果、白花蛇舌草等煲凉茶来喝。大人们还会教我们小孩子辨认田间山头可以煲汤的一些草药,采摘的季节到了,带我们一起去采。中医药完全融入于日常生活,和谐融洽。

只是到了生病的时候,作为小孩子,对于中药会有一些排斥,因为喝的中药是苦的(后面学了中医,才知道中药不一定都是苦的)。但是,有的时候又不得不喝。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药快、中药慢,这是作为普通民众对中西医的认识。

印象中,小时候还有个广告,情景是这样的。家里小孩生病,奶奶让孩子看中医,妈妈让孩子看西医,“中药好!、“西药快!”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候爸爸出场了,“中西医结合!”,推荐了一个所谓中西医结合的药,然后奶奶、妈妈都欢欢喜喜地接纳了,中西医结合,全家欢乐。

这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老一辈人更认可中医,年轻人更接纳西医,如果能中西医结合,当然就最好了,这个药品广告很好地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心理。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好奇撞进了中医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对于中医并没有其他特别的认识。在高考填写大学志愿时,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报考医学院校,因为我是一个文科生。医院校,其实非常偶然。

当年高考,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生名额未满,在进行补录,文理兼招。我看到其中有针灸推拿学专业,出于对针灸的好奇,进行了投档,结果未能如愿,被调剂到康复治疗学专业。但不管怎么样,医院校录取,我开始向中医靠近,人生轨迹开始发生变化了。

现在仔细回想,医院校,虽然是后面才投的档,但作出这个决定,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思想踪迹可寻。

在童年的记忆里,好像很早我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by/10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