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县城里学校大门两旁,纷纷挂起了一些牌子。其中,最多的是与知名学校联办的牌子,甚至于与多所名校相联系。这样一来,自己学校的校名却显得不起眼了,有时候,不仔细看,真还分辨不清这所学校到底叫什么名字,总是被前面的校名所迷惑。
社会上有些不正经的女子,为了贪图享乐,傍个大款。此行为虽令人不齿,但是,就女子本身而言,她的生活费由大款供着。我们这些学校则不然,反而是每年必须拿出一定的“加盟”费,才能把人家的名字挂在自己门前。图什么呢?
与名校联盟,很显然是为了依附名校,依靠名校来“美颜”,把自己装扮得“俊俏”点儿,给人以不殊的感觉。就目前而言,不过是提高点儿名气罢了,无非就是为了多招录点学生,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真正的名校资源能否利用、能否发挥作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学校不同于其他单位,假若企业间的联合,其作用肯定不一般,最起码从技术上可以共享。而,学校本身需要“静”环境,非天天热热闹闹,这这那那。教师需要静下心来讲课,学生需要静下心来学习。举个例子,说什么教师轮换,轮换当然可以,但是,若外来的一教师教两节课就走人了,你想一想,学生与自己的教师已经习惯了,忽然插进来一人,能有利于教学吗?
教师的签约为什么是三年呢?就是为了杜绝没事就更换教师,学生与老师教学关系不同社会上一般关系,育人过程是心灵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必须经过阶段性的磨合,才能达到默契。突然间来了一位陌生的教师,学生会适应吗?不适应还谈什么学习呢?讲台不舞台,更不是T台。
教育不能靠想象。有些理论只能是理论,凡是没有在课堂上滚打几十年的人,别大肆谈教育如何如何,全是空头支票。如何教学,一线的教师最有发言权。而,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正在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所支配,导致教育界乱象丝生,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教学,学校不像学样,逐年被妖魔化。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依据教学原则,真心、实心做就行了,没有必要整天像“货郎”一样满街吆喝。瞧一瞧现在的形势,那所学校被“粉饰”得花哨,只顾跟风,被众多“先进”的理论所挟裹,自己的方向迷失,千年不变的教学真理被遗弃,其最终率先消亡。
门前耀眼的牌子只能是博得众人的眼球而已,其实质性的东西若没有根本改变,挂的牌子越多,越说明其“虚无”性。就像人一样,他的衣着越是华丽,越说明他内心空虚。一所学校强不强,关键是内涵。
摘掉那些无用的牌子吧,它并不是我们炫耀的资本。脚踏实地,学校的名字会响起来的。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