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今年35岁,有一儿一女。
一套三居室,一部车。
老公经营一家网店,年收入40万,朋友则是全职主妇。
两个小家伙聪明可爱,夫妻恩爱,家人和睦。
在十八线小县城,朋友堪称人生赢家。
前不久,老公突然发烧,医院输液两天后病情恶化,医院,医院,被诊断为脓性脑膜炎,外加糖尿病,肝部细菌感染,直接进了ICU,至今昏迷未醒。医生说至少得半年才能醒来,可能还不止半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朋友一下从只会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变成风风火火的女战士:
第一,得拿出家底积极诊治,应付ICU一天一万多的开支;
第二,每天拿着医院跑,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第三,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人,女儿7岁,儿子2岁,婆婆70岁。女儿要上学,儿子要喝奶吃饭,老人因为儿子生病病倒。
后来还增加了一项业务:帮老公筹款,以应付快要亏空的银行卡。
大家去看她,以为她会不停哭诉,结果只见到一个说话麻利、走路飞快的女子。
“哭?哭完哪还有力气干活,一家老小都指着你呢!”她边说话,边开车弃我们而去。
不敢想象,如果男人倒下,一个女人拽着两个娃、四个老人,何以度过人生的漫漫长夜?
家中一人倒下,未倒下的人便是一家的依靠。幼年时,我们依赖父母得以长大;长大了,自己为人父母,便成为了孩子的依靠。慢慢地,孩子长大、父母变老,而我们终将成为所有人的依靠。
就在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亦携70医院。母亲患的不是大疾,但病痛磨人。陪着母亲,做了一个又一个检查,还是没有确定答复。母亲变得不太配合,我则需要哄着她去,并向她保证不会花太多的钱,即使花钱也不会麻烦亲戚朋友。虽然办了住院手续,但是母亲坚持每天回家,因为她怕一天进去再也回不去了。
医院最终让母亲回去休息,但得买设备每天辅助治疗。母亲不同意,理由是太花钱。我再三说没几个钱,花小钱省大钱。她终于同意了,因为她确实怕我得更大的病花更多的钱。
母亲这种情况,我现在尚能应付,但我无法保证,以后还能不能成为母亲的依靠。我更无法知晓,当我年老,我是否可以依靠我的儿女。
我们大多数生孩子很晚,当我们老去时,孩子才刚刚步入社会,不仅收入不及现在的我们,更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我们因患重疾的费用。
可以想象二十多年后我可爱的宝宝的生活:每天睡不醒就得去挤地铁,在单位因为经验不足犯错误被领导训斥,急急忙忙回家却发现煤气没了,随便吃几口饭打开笔记本赶紧加班写文案,因为房子潮湿总是有蚊虫来叮咬她。虽然长得不错,学历也不错,但没有时间恋爱,没有时间健身。
我无法想象,当我躺在病床时的情形:
我可爱的宝宝输入银行密码,发现自己的存款只是6位数,甚至5位数;
没有兄弟姐妹,只能找叔叔或者堂姐借钱,可是人家也只能借三五万;
找同事,本来就不是很硬的交情,给个两三百也就是同情你;
被逼无奈,去平台众筹,却发现那只是有病乱投医的赌注。
宝宝焦虑,心急,头发掉了一地,可还是没筹到钱。
孩子指望不上,养老金也指望不上,那到底谁能指望上呢?
既然有万千指不上,既然灾祸躲不过,不如早早规划尽量让自己舒服一点。而规划的一个重点就是保险。只有合理的保险规划,才能起到保障作用。怎么才算合理的规划呢?
首先,要找一个专业靠谱的人,经过对比,我选择了寿险规划师王顺葵做咨询。
我选择他基于四点理由:
第一,我的一个朋友在他的推荐下买的保险在得病住院后及时赔付,没有出现那种生病了拿出保单一看没用还得自己付医药费的情况,靠谱。
第二,他基本不会主动推荐产品,只要在你有需求时去咨询时,他才会认真跟你说保险这件事,专业。
第三,他对自己有保险规划,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健身、健康饮食,让自己随时生活在有保障的状态之下,自律。
第四,他所在的保险公司中美大都会的外方股东是一家拥有年历史的公司,在全球近60个国家拥有超1个亿的客户,值得信赖。
和顺葵聊了很久,从自己的担忧到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真的发现自己时刻生活在悬崖状态,看似美好的生活下隐藏着重重危机:
第一个危机:收入不高,但支出却不少;
第二个危机:高龄产子,看似比年轻人有钱养孩,但如果想让孩子高中毕业后出国,教育资金不足;
第三个危机:身体状况十分糟糕,50岁以后极有可能出现胃肠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发病时间可能提前。
但即便我不是高龄产子,30岁正常产子,风险也是很高的:因为一旦得大病,比如白血病、乳腺癌,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负担不起父母的治疗费用。人一生患重大疾病的几率高达72.8%,80%的重疾可以治愈,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医疗费。
前半生我们在拿命换钱,后半生我们则需要合理的保险规划来保障自己的一切。
顺葵向我介绍了如何做保险规划:
第一步弄清楚: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弄清楚:我需要转移什么风险?哪些保险能起到作用?
梳理家庭所面对的风险缺口,清晰了解保障需求。确定所需保险类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保障型险种。
第三步明确:我身上有哪些责任?需要多少保额?
对家庭的财务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清楚家庭责任,明确各类险种所需的保障额度,确保风险发生时能够获得足够的保障。
第四步明确:我的经济实力如何?适合花多少钱买保险?
保额和预算决定产品,而不是让产品去决定我的预算。制定合理的保险预算,不让保费成为负担。一般是家庭年收入10%左右,当然要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上下浮动。
第五步根据自己所处人生的阶段,安排投保顺序,为家庭建立起系统和全面的保障。
同时,还需要弄清各个险种的用途:
寿险:应付最极端的风险——死亡,保障极端风险发生时的家庭责任:生活费、教育费、房贷、父母养老等责任延续;
重疾险:补充在患病期间的收入损失、医疗费用,以及后续康复费用;
意外险:保障意外身故或伤残;
医疗险:报销各种因为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
举个例子:
夫妻都在银行工作,先生35岁,太太33岁,小孩3岁,幼儿园小班。先生年收入25万,太太年收入15万。存款20万。
家庭主要开支:生活费1万/月;房贷7千/月,一共还剩万左右;小孩教育费2万/年,未来大约万;父母孝养3万/年,预计规划50万;旅游费用2万/年。
顺葵给出的保险规划:
结合家庭实际收入及支出情况,全家保费可定在3万元左右。
3万保费的分配比例为:
先生每年保费支出为1.6万,覆盖万寿险+80万重疾+50万意外+医疗险;
太太每年保费支出为元,覆盖30万寿险+50万重疾+50万意外+医疗险;
小孩以及老人一共配置左右医疗险。
假如先生身患重疾,
确诊之后,重疾险即可在一周内赔付80万到账。
80万可立即用于:住院押金+治疗费+住院费等;
经过一年的治疗,先生顺利康复出院,住院治疗期间的各种费用50万,可以在免赔额之上全部%报销;
最后其实重疾赔付的80万可以全部用于治疗期间太太照顾先生的住宿差旅等各种费用,剩下的部分可以用于还房贷、子女教育、生活费等,也可以让先生在康复出院后不用立即去工作,而是在家安心康复修养。
医院医生的联系,以及床位手术的预约,治疗期间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以及康复之后病人以及家属的心理治疗等,这一系列服务大都会都可以提供。
经过顺葵的这一番展示和解说,我终于明白保险在关键时刻确实能起到保障作用。经过顺葵的合理筹划,我选择了适合全家的保险规划。虽然35岁保费已经有些高,但35岁比45岁投保还是要划算很多。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永远不算晚。
最正确的爱不是拼命为孩子赚钱,而是当孩子最需要轻松投入事业时,父母老有所养。
孟丽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