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十佳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07905.html说起伤寒,很多人认为伤寒就是伤风寒,自然而然的认为《伤寒论》就是讲各种受风寒的论治。关于伤寒,《难经》中有一段内容可做参考:“伤寒有五。一曰中风,二曰伤寒,三曰温病,四曰湿温,五曰热病。”“伤寒有五”的“伤寒”为外感病的统称,人受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外邪而得的病。“二曰伤寒”的“伤寒”,才是我们常说的受寒了。而《伤寒论》中的“伤寒”是外感的统称。脑膜炎,现代人看来是炎症为热证,和细菌、病毒等有关,似乎和伤风寒不搭界,一个伤寒感冒怎么就发展成了脑膜炎?先来说说伤了风寒为什么会有发热的症状。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受了风寒会有怕冷、流清涕的症状,如果受风寒重或者体质比较弱会引起发烧。明明是受寒,却发热这是为什么呢?《内经》给我们的回答是:“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当然,这说的是身为表里的脏腑没有同时受寒的情况。寒邪迫于肌表,人体的阳气不能向外散发,内郁成热,所以受伤寒反而有发热的症状。比如说,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脏为里,膀胱为腑为表。足太阳膀胱为寒水之脏,寒邪同气相求从足太阳膀胱经进入。进入人体后向上可通过三焦到肺,向下可进入肾,如果肾阳不足不能将寒邪化掉,或者用了寒凉的药寒邪会进一步深入,邪气不能化解,感冒可能变为急性肾炎,急性肾炎拖久了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当然,寒邪传到肾只是寒邪当解不解后的一种可能,关于伤寒六经传变的过程《内经》是这么说的: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寒邪如果在进入足阳明胃经前没有被化解掉,则会与胃湿化合,成为寒湿。我们知道胃喜湿,但寒与湿的结合会影响胃的腐熟能力,形成“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局面,胃气机本降的性受到阻碍。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寒湿困阻气血郁滞不通,郁而化热。实际的例子,张锡纯就曾治疗过一位初得伤寒,因治疗不当表寒未能解,伤寒传里,导致阳明腑实,邪热之旺火上蒸而生脑膜炎的案例。患者舌苔干,色黄带黑,舌头不能外伸,谵语不休,不省人事,两眼直视不眨眼。诊脉发现两手筋一抽一抽的,脉象似有力却不实。正常人一呼一吸之间脉跳动四次,即“一息四至,病人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时不知。患者之前时常有头昏的症状,每遇上焦有热,精神即不清爽。病实脉虚,张锡纯认为这是因为气血亏损难抗外邪,所以有种种危险之象。细细分析,患者舌苔黑而干,是由于阳明腑热,津液缺失不能上潮;两眼直视不眨眼,是肝火上冲使目发胀的缘故;两手筋一抽一抽的,是肝热耗阴血而产生的内风将动之象;胡言乱语不省人事,一方面外感邪热过盛,热扰心神,另一方面也由外感邪热上蒸,使得脑膜生炎,累及脑髓神经导致。针对这种有阳明实热津伤的情况,张锡纯在白虎加人参汤基础上辅以滋补真阴之品,为避免见方试药,仅列出组成:生石膏、生地黄、党参、天花粉、北沙参、知母、生杭芍、生怀山药、甘草、荷叶边。煎汤一剂分三次温服,每服一次需调入生鸡子黄。鸡子黄也就是鸡蛋黄,利用生鸡蛋黄一方面是其有滋补肾阴的功效,另一方面是生鸡蛋黄善熄肝风之内动。白虎汤中本用粳米,张锡纯用生山药代替,不仅和胃还能滋脾肺肾之阴;用荷叶,取类比象,荷叶梗中空亭亭直上,得水面清轻之气最多,善引诸凉药之力直达胸中,以清脑膜之炎症。第二天早晨,病人大便一次,但舌苔干燥程度有所改善但舌上仍无津液。精神有好转,但有时还会胡言乱语,眼睛已可以不直视能眨眼,结合脉象,需要在原方基础上加减,清余热,恢复真阴。继续以生石膏、生地黄、党参、枸杞、生怀山药、天花粉、北沙参、知母、生杭芍、甘草为组成煎汤。患者服用后精神清爽,诸病皆愈。反观病人患脑膜炎的经历,哪能想到当初是因为冬日里的风寒未解而触发。其实很多大病,都不是一日而起,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潜移默化了。所以,不管是冬日在外还是夏日的空调房,如果受了寒,可以尽早喝些姜汤驱驱寒,以预防伤寒的进一步传化。重在分享中医知识,不建议大家单纯靠文章内容来诊断病情。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学中医,通过努力成为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道保险。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