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小学、幼儿园陆续开学,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就给了各种传染病可乘之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冰近日指出:4-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临床上通常与疱疹性咽峡炎混淆,手足口病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脑膜炎、爆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后果,家长应掌握辨别小技巧初步判断是否得了手足口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警惕:手足口病传播系数是新冠病毒的三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婴幼儿,4-7月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据统计,手足口病每年发病超万例。有数据显示,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中,手足口病以发病人数.6万位居第一。手足口病的隐性传染率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传播系数达4.2至6.5,是新冠病毒的3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图片来源:见水印)手足口病早期像感冒,起病急,主要症状有:发热(一般在39℃以下);口腔内疱疹(口唇内侧、舌头上);手掌、脚掌、臀部等部位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皮疹(特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虽然多数手足口病病例可以痊愈,但也有一些控制不好发展为重症病例时,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手足口病引发的皮疹主要发生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图片来源于网络)预防:接种疫苗≠不会感染,增强免疫力是关键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儿童患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但是,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不是接种了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手足口病疫苗,它正确的名称是「EV71病毒疫苗」,针对的只是引起手足口病的近70种肠道病毒中的一种。孩子接种后,仍有可能感染其它型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所以,除了接种疫苗,加强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更是防病的关键。中医素来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而这两个脏腑的开口处分别为口鼻,口鼻的防御力一旦较弱,就容易遭受外来邪气的入侵,所以手足口病在婴幼儿群体中感染的几率特别大。如何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侵袭?有三个穴位堪称是孩子的「保护神」,它们分别是——大椎穴、身柱穴和神阙穴,家长们常给孩子艾灸这三个穴位,对改善孩子体质、增强免疫力非常有帮助。其中,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常灸能壮旺体内阳气,即使不小心感受外邪,在人体正气充足的情况下,邪气自经表而解,身体也恢复得快;(大椎穴)身柱穴更被日本医学界称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想预防或调理小儿疾患,找它就不会有错。(身柱穴)而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及调理,神阙穴的作用则更加突出。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开窍于口,邪伤脾则手足口受邪而热,热郁为疹,毒透成疱,也就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起疹子。所以,手足口病的根源在脾,想要改善亦当从脾下手,而艾灸神阙穴恰好就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之效。(神阙穴)一般来说,针对轻症手足口病,家长要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通过艾灸神阙穴可调理中焦脾胃,促使脾胃功能运化如常,湿热毒邪便可迅速被机体正气驱逐出去。除此以外,手足口病的其他护理要点还包括:注意隔离,避免传播(一般需隔离两周);患病后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禁食冰冷、辛辣、过咸食物,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多开窗通风,做好家居消毒;留心观察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或原有症状有无加重、恶化,重点注意有无危重信号出现。如有异常,及时送医。
人民日报,西安晚报
点个“在看”,把“艾”分享给更多的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