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近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到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建设30个左右美丽宜居先行县
我省提出,强化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每3年集中开展一轮乡村振兴主题培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从严控制借调乡镇工作人员。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担当作为好支书选树和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选培,扎实推进红色名村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站建设。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到年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基本达到15万元以上,并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发挥乡村规划引领作用。注重村庄风貌引导管控和地域特色延续传承,推动单体农房设计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开展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美丽宜居先行县建设、“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等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建设30个左右的美丽宜居先行县并实施动态监管,建设一批美丽宜居乡镇(村庄、庭院),普遍建设整洁庭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建设一批清洁家庭。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森林乡村、乡村森林公园和小微湿地建设,鼓励利用零散空地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木。持续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到年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公路
我省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实际的改厕技术模式,推动新建农房配套设计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逐步改造提升不符合标准规范的农村卫生厕所。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或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点(站、车)。
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到年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公路,县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到70%,通双车道公路的行政村比例达到60%。加快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升级,高标准打造“畅安舒美绿”农村公路。优化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线网结构,推进县城至乡镇客运公交化运行,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
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逐步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到年行政村及以上区域千兆光网覆盖率达到%。建设农业云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平台和各类基础数据库,推进水稻、生猪、渔业、茶叶、柑橘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智慧乡村旅游和智慧农业气象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数商兴农”行动、数字赋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推进乡村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阅览室、“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等数字化建设。
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村村通快递
我省提出,提升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防范水库垮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等风险,推进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和科学调度。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农村供水运行管护和保障水平,到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基本建成。
加强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提高配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到年农村电网可靠率达到99.8%。
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多方合力建设乡镇共配中心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村村通快递。
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天服务不打烊”。实现乡村便民服务站(点)全覆盖,组建村级代办队伍,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医疗费用报销、养老保险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等事项的代办服务。完善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和服务设施,深入推进童心港湾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强行政村村内主干道路灯建设。
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
我省提出,提升农房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有序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督促指导房屋产权人(使用人)消除农房隐患,严禁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具备经营和使用条件的危房用作经营或居住,逐步探索建立农村自建房改(扩)建、变更用途监管机制。
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到年建设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所,基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各地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项目。科学合理设置村卫生室,提升村卫生室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保障合理收入和社会保险待遇。到年实现常住人口大于人的行政村有1所达标的村卫生室。深化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推进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发展。
广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我省提出,健全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引导各地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合理确定乡村建设的目标、标准和具体项目,杜绝造景项目、形象工程。按规定明确适用简易审批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范围。对于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相对简单、用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乡村基础设施项目,优先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
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深化村级民主决策实践和议事协商实践,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项目谋划、项目实施和项目管护全环节。教育引导农民增强环境卫生意识、改善提升家庭生活环境,支持农民参与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和维护、公共设施运行管护和监督。广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暨回报家乡专项活动。对经营性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切实发挥运营企业作用。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落实“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第三方购买服务。规范建设和有效运维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到年所有宜居村庄纳入省级平台监管范围,建设设区市级管护平台11个、县级管护平台94个左右。推进物业进乡村试点。
(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跃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