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mNGS病原诊断评估中美最新多中心研

导读

6月10日,医院神经科关鸿志教授牵头的脑炎协作组研究成果在BioRxiv上预印;6月13日,美国加州大学CharlesChiu团队将关于病原宏基因组学脑炎/脑膜炎临床应用多中心研究的文章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正式发表。两篇脑脊液多中心研究成果接连发表,在国内引起热烈讨论。本期编者从两篇研究成果的异同点出发,旨在分析病原宏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的国内外差异及特色。

1

研究设计及结果

中国团队:本研究为期1年,共纳入来自中国20家医院的例脑炎或脑膜炎患者,以染色、培养、PCR和血清学等传统检测为金标准,将mNGS结果分为真阳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3大类,评估mNGS临床应用效能。

中国团队:mNGS检出的病原体汇总

美国团队:本研究为期1年,共纳入来自美国8家医院的例原发性脑炎、脑膜炎和脊髓炎患者,与传统方法学如培养,PCR和血清学检测等对比,评估mNGS临床应用效能。

美国团队:mNGS检出的病原体汇总

2

阳性率及菌谱差异

从阳性率来看,中国团队阳性率高于美国团队的阳性率。从菌谱来看,双方差异较大,尤其细菌谱完全不同。

美国团队检出结果以病毒为主,尤其检出4例肠病毒。中国检出以细菌和病毒为主,人类疱疹病毒3型、人类疱疹病毒1型、结核分枝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布鲁氏菌、新生隐球菌等占主要比例,检测结果未涵盖RNA病毒。

3

结果深入分析

二者在阳性率上存在差异,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入组标准

两个团队的脑炎或脑膜炎入组标准有所不同,医院差异未有统一的脑膜炎、脑炎入组标准,例入组患者包含了自免脑炎患者(17例),肿瘤患者(7例)等非感染疾病的患者。

美国团队入组患者病因占比

中国团队的入组标准预先从例患者中排除了11例系统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中国团队入组患者标准

2.测序数据量

美国团队的平均测序数据量为5-10M,而中国团队的平均测序数据量为20M,较高的数据量可以提高某些菌如结核、隐球菌的检出。

3.判读标准

两个团队在判断逻辑上有相同之处,如病毒的阈值定为3条,在其它病原体判读方面,若阴性对照中检出,则与阴性对照的比率应大于10倍。

美国团队报告解读规则

而中国在前期的临床经验基础之上,设定了针对胞内菌、非胞内菌和特殊病原体(结核和隐球菌)的不同判断阈值。如美国团队在文中总结,对于8例判为mNGS未检出的患者,其中6例样本存在低序列的病原体,但未达到可报阈值。因此,阈值不同设定也是影响双方团队阳性的一个因素。

美国团队:低于可报阈值的结核分枝杆菌和星状病毒

另外,不排除用药情况、样本选择、流行病学、检测流程选择及检测能力等其它因素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4

特色分析

美国团队前期在实验室方法学验证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充分评估了mNGS在脓毒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方面的价值。研究旨在评估mNGS的临床应用效能,对检出多例病原体进行了深入的耐药、分型分析,重点对仅mNGS检出的样本做了临床反馈的追踪和记录,展现了mNGS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团队在临床应用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先后有多篇案例或案例系列发表,临床医生对技术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技术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国团队临床在数据量、时效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判读方面更加细化。出于对脑炎和脑膜炎患者急切的确诊需要,入组患者取样前病程平均10天左右,检测周期为48h甚至更短,快于美国96h的检测周期,因此中国研究为脑脊液二代测序成为准一线(quasi-firstline,见原文)检查提供了支持。

两大研究结果表明宏基因组学可作为临床脑炎/脑膜炎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鉴定感染病原体或排除感染的价值,指导临床尽早、精准诊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附录

详细判读标准

美国团队:

1)对于病毒,若检测到的序列数覆盖到病毒参考基因组上≥3个不重叠的区域,则报告检出该病毒;

2)对于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考虑微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不同,首先将检测到的序列标准化为RPM(readspermillion),即每兆数据量检测到多少条序列,然后计算临床标本和阴性质控(NTC)的RPM的比率(RPM-r)。当临床标本的RPM值大于阴性质控(NTC)RPM值10倍以上时,即RPM-r=RPMSample/NTC≥10,报告检出该病原体,否则报告没有检出。

中国团队:将检测到的种特异性序列数(SSRN)标准化到20M。

1)对于部分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当SSRN>30(即RPM>1.5),在阴性对照中未出现且排在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的前10位或在阴性对照中出现,检出序列数是阴性对照的10倍且在过去一个月内未高频出现的标本(高频判断>25%的样本)。

2)对于胞内菌(除结核分枝杆菌和布鲁氏菌外)和隐球菌,当SSRN>10(即RPM>0.5),在阴性对照种未出现且排在细菌、真菌前10位或在阴性对照中出现,检出序列数是阴性对照的10倍且在过去一个月内未高频出现的标本(高频判断>25%的样本)。

3)对于病毒,布鲁氏菌、结核分枝杆菌,若检测到的序列数≥3(即RPM>0.15),则判为检出。

参考文献

[1]WilsonM.R.,etal..Clinicalmetagenom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fordiagnosisofinfectiousmeningitisandencephalitis.NEnglJMed.

[2]Fan,S.,etal.().Metagenom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ofCerebrospinalFluidfortheDiagnosisofCentralNervousSystemInfections:AMulticentreProspectiveStudy.bioRxiv,.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jc/6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