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胃病调养学习笔记

事先申明一下,本篇文章中的方剂,医院儿科专家许尤佳教授。

这是我的学习笔记,只是用我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串一下。

前一篇说到了儿童常见病,就分为脾胃问题和肺系问题。这两个问题中,脾胃是根本问题,因为,脾土生肺金,在五行的关系中,脾就相当于肺的妈妈,如果妈妈一直不好,肯定会影响孩子,换句话说,如果只治疗孩子,妈妈始终处于生病状态,那么,这孩子即使治好了,也还是会再生病的。如果我们先把妈妈给治好了,那么妈妈就会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好起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脾土比肺金更重要,脾土是根本。这一篇专门讲儿童脾胃的调养。

脾胃上的问题,可能短时间内没办法一下子就搞好,所以我用的“调养”二字。

一、儿童明星调养方剂——小儿七星茶

市面上卖的很好,很温和,小孩子夜哭、烦躁、消化不好、大便不好、上火、有眼屎、舌头红等症状都可以用。

来看看它的组方: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刚好七味药。

薏苡仁,凉性,去湿。稻芽,平性,助消化。山楂,温性,助消化。淡竹叶,凉性,利水清热。钩藤,镇定作用。蝉蜕,凉性,利咽开音。甘草,平性,清咽利喉。

可见,小儿七星茶,总体来说,是凉性的,主要作用就是去湿,清热利咽,助消化提胃口,解烦燥不安,清心清肝。就因为它总体偏凉,所以许教授不主张老是用这个药,他认为小儿是虚的是阳不足的。

二、三星汤

许教授提出的三星汤,非常温和,只有助消化的作用,整体是平性偏温的,1岁以下的孩子也是可以吃的。

谷芽10克,麦芽10克,山楂3-5克。都是可以直接吃的东西,所以,也算不上是药。不喜欢谷芽麦芽的,可以用莱菔子和鸡内金代替,都是助消化的药材。

所有中医治未病的药,其实都是在稍有感觉的时候就在纠偏。我现在看到别人买中药,我都觉得很正常,不认为人家真的是生病了,人家就是用来保健的嘛,用来调理的。

三、四星汤

湿气大是现在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南方。所以南方的小朋友就有除湿的需求。许教授在三星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木棉花,清热化湿。

木棉花是南方非常常见的一种高大的乔木,本地居民习惯在春天的时候,捡落下的花,挂在窗口晾晒干,用来煲汤。不喜欢木棉花的,可以用茯苓、火炭母代替,茯苓可以用到10-15克,火炭母可用到5-10克。

所以,四星汤,就具有助消化,清热去湿的作用。

四、五星汤

有湿的人,不一定都是热性体质,也可能体内有寒。体内有寒的人,就会反对四星汤,因为加了凉性的木棉花。

怎么办呢?许教授在四星汤里加了一味温性的陈皮,正好可以中和木棉花的凉,又同时增加了除湿的功能,多了理气的功能。陈皮,燥湿理气化痰。

五、健脾养胃方

前面四种都非常温和,有的孩子可能吃了不管用。健脾养胃方,对孩子来说,是力度比较强的健脾方子了。

白术15克,山药10克,太子参5克,谷芽5克,陈皮1克。

白术燥湿健脾,山药太子参都是健脾的,谷芽助消化,陈皮燥湿理气。

六、白术佛手汤

白术佛手汤比健脾养胃方的健脾功能要温和一些弱一些,但除湿功能要强一些,理气的功能要强一些,适合那些气郁的孩子。

白术10克,土茯苓15克,陈皮2克,佛手6克。

白术和茯苓都燥湿健脾,佛手的清香能燥湿理气,陈皮也理气。

七、攻补兼施的药

前四种药,都是侧重于清、侧重于助消化,就是把身体里多余的东西给弄出来。而第五个健脾养胃方和第六个白术佛手汤侧重于补。

有没有办法一边清、一边补呢?

有的孩子,身体本身很虚弱,是需要补,但是局部都有实症,要把多余的东西给清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攻补兼施。

还有的孩子,瘦瘦小小,特别是伴随过敏症状的,一般都是需要攻补兼施的。

一个办法就可以搞定,用三星汤+白术佛手汤,前面一个清,后面一个补。

另外,还有一个方子,也是攻补兼施的,云术消积汤,白术10克,云苓10克,谷芽10克,鸡内金5克。

白术负责补,云苓就是云南的茯苓,负责去湿。谷芽和鸡内金助消化。

气虚,经常接不上来气,或者是哮喘的,或者是经常喊累的,伴随过敏体质的,也是要攻补兼施。

三星汤+乌梅(收敛肺气)5克+白术10克+五指毛桃(敛阴补气)10克

八、上述这些方子,总体都不峻猛,适合孩子。

当然,大人也可以用的,就是把方子里的用量乘以2就可以了。

给孩子长期调养的话,大概就是每周喝1-2天就行了,煮药千万不要放太多水,孩子就那么点胃,不能一碗药就给它肚子装满了。每周用药不超过3天。

李梅香

同频共振,就是喜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jc/7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