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生命接力ldquo移r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

作为20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进展,器官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医疗手段,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而器官捐献,则成为阳光下的生命接力,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

年1月1日,中国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唯一合法途径。5年来,中国共完成多少例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捐献与移植是否有法可依?移植技术水平和质量究竟如何?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面临哪些挑战?……年12月18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期间,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对话国家卫健部门官员和国内外权威专家,探寻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的改革发展历程。

谱写生命交响:超万志愿者登记捐献 9万多患者重获新生

“器官移植是目前唯一由国务院颁布法规进行管理的医疗技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表示,“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公民自愿器官捐献是大爱的交响。”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19日发布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显示,年到年,中国内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累计完成例。年中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4.16,是年的2倍多,这表明中国公民器官捐献意愿不断提升。

“年,中国共完成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近2万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国,正向第一大国迈进。”

援藏医务工作者赵炬倒在工作岗位后捐献了全部可用器官;

热爱篮球的16岁少年叶沙,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世后捐献心、肺、肝、两个肾、一对眼角膜,救助7人;

在重庆任教的澳大利亚小伙菲利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后捐出全部可用器官,生命在5个中国人的身上得到延续;

……

点滴之水,汇聚成海。“5年来,感人事迹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公民用实际行动传递这份大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说,截至目前,有超过万人登记器官捐献意愿,完成捐献器官9.4万余个,9万多患者重获新生。

5年来,中国移植医疗机构数量也在稳步提升。“截至目前,除港澳台外,中国共有家医疗机构具备器官移植资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赵洪涛认为,“我国器官移植由高速度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中国器官移植可及性和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国家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停滞,但中国仍砥砺前行。5月,39岁的新疆患者谷明(化名)医院器官移植科病房出院。从他赴汉等待肾移植,到不幸患上重症新冠肺炎,再到痊愈后接受肾移植重获新生,谷明成为世界首位重症新冠肺炎痊愈后接受肾移植的病例。郭燕红说:“中国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器官移植手术没有他国经验可循,医务工作者身着三级防护服开展手术,表达了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的决心和信心。”

在完成每一次“生命接力”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无闻、奔走在生死之间的“摆渡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截至目前,我们建立了余人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除港澳台外,中国共有个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志愿服务者已达余人,服务和管理更加规范。”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于福龙说。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将参与、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明确写入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今年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遗体和人体器官、人体组织捐献作出明确规定。”郭燕红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印发涉及器官移植规范性文件35件,此外,红十字会等组织也出台了相应文件。13个省(区、市)和5个副省级城市出台了遗体和器官捐献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5年间,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进程快马加鞭,逐步形成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器官捐献移植“中国经验”,与世界各国分享成果。

年,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高度赞扬中国在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的进展,认为中国的改革方向正确,值得他国学习借鉴。

在年“一带一路”器官捐献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何塞·努涅斯等世卫组织高级别官员称赞,“中国经验”可作为整个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示范,最大特点是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

国际器官捐献与获取协会主席费沙尔·沙辛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上表示,中国的器官捐献和移植正在以非常符合伦理的方式快速发展。“我坚信,中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者们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目标和愿景,那就是实现符合伦理的器官移植、公平分配器官、提高器官捐献数量,从而让每一位等待移植的患者获得新生。”

呼唤高质量发展:开通器官转运绿色通道 多项移植新技术世界领跑

年6月8日,上海浦东机场。为确保一个供体捐献的心脏搭上当晚最后一趟飞往武汉的航班,名乘客一致同意“为生命让道”,推迟起飞90分钟。

“这得益于年中国卫生、公安、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旨在缩短器官转运时间、确保器官质量的《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郭燕红介绍,该“绿色通道”建立以来,器官转运时间平均缩短1至1.5小时,年中国肝肾器官全国共享率升至20.2%(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器官转运,也催促加快器官保存及灌注产品的研发进度。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吴云林介绍:“我司研发的肾脏灌注运转箱是目前唯一在中国、美国、欧洲三大市场均有销售的机械灌注设备。肝、肾、心、肺等器官保存液远销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

灵丹妙药难寻就,须得妙手方回春。器官移植因其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誉为临床医学技术“王冠上的明珠”。黄洁夫介绍,5年来,中国器官移植术后生存率居国际前列。其中,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1年达83.3%,术后3年达74.4%;年心脏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达90.8%,高于国际心肺移植学会公布的85.4%;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96.9%;年中国共完成9例儿童肺移植,创国内年龄最小的儿童肺移植记录(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手术机器人等高新科技也应运而生、逐步普及。年,来自云南普洱的患者夏嘉男借助“达芬奇机器人”成功接受肾移植手术。“这有助于实现精准血管吻合和输尿管再植,切口小、感染率低、恢复快。”夏嘉男的主治医生、医院肾移植中心主任孙洵介绍。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专家学者在供者特异性抗体、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移植相关病毒感染等研究热点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间,器官移植创新技术不断涌现: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世界领先;自体肝移植、无缺血肝移植等技术实现国际领跑;单中心儿童肝移植、心脏移植临床服务能力居世界前列。

经济参考报版面图

12月21日,医院举办“器官捐献例感恩会暨年移友会”。

每一例捐献,都是高光感人的故事。会上,三个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的孩子,向三位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献花。捐献者家属代表和受捐者家庭站上了舞台,讲述跨越生死的三个瞬间。

瞬间一:白衣天使最后的愿望20年前,梁晓宁和丘远军相识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青春年少,爱在萌芽。他们骑着自行车横穿在武汉的长江大桥上,面对着楚江汉水,立下了一生的誓言。

梁晓宁回忆丈夫丘远军年,医院实习,在为同一个病人吸痰协助抢救。病人最后还是因器官功能衰竭不治时,梁晓宁第一次面对生死,悲伤地哭了。丘远军安慰她:“生为医者何须畏生死,更应该的是勇敢地守护在生死线上。”年,丘远军因突发脑干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梁晓宁在ICU外痛哭,感受到丈夫的生命在一点一点地流逝。她突然想起来,年轻时提及生死,丘远军曾对梁晓宁说:“若真的那天,就把能捐献的器官捐了,剩下的烧成灰,撒进海里,或者埋在树下。”

现场不时有人拭泪要为丈夫完成他生为医者最后的一个愿望!梁晓宁打通了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的电话,捐赠心脏、肝脏、肾脏、肺和角膜等五个器官。丘远军的生命定格在了40岁,但他的大爱让至少5个人获得了“重生”。最令梁晓宁感到安慰的,是9岁的儿子。他为他父亲能够救人而感到骄傲,他说:“我的爸爸只是四处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是我的英雄!”

瞬间二:痛彻心扉的最后一次拥抱3岁的妮妮活泼好动,是个爱笑的宝宝。

但凶险的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给了这个清远的普通家庭一个重创。10月22日,妮妮突然发病,医院抢救;10月23日,病情危急,转到广州的ICU进行更好的治疗;10月24日,妮妮的妈妈颤抖地签下了病危通知书,她知道,女儿只能靠机器维持心跳和呼吸,“死亡”这两个字像是悬在头上的重锤,随时可能砸下来。生离让人撕心裂肺,如割肉剜骨。这沉默的死别,让妮妮妈妈内心崩溃了,所有希望顷刻之间的瓦解,仿佛跌落无底深渊。医生跟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与妮妮家属说了孩子的情况,家属可以把孩子带回家准备后面的事,也可以选择把器官捐献,让妮妮的生命延续下去,让妮妮的器官在其他患者的身上继续存活下去。原来还可以有这种方法!妮妮妈妈眼睛亮了起来,原来妮妮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活着。她的眼角膜可以在别人眼睛里去看到更多的这个世界,她的心依旧会跳动,她还能帮助更多人,为更多人带来希望!妮妮妈妈当下就决定捐献,但妮妮爸爸却哽咽着,希望把孩子带回家。孩子的爷爷奶奶还在老家,希望能够见孩子最后一面。10月25日,妮妮爸妈回了老家,与老人们沟通最后的选择。一家人的心肝怎能不疼爱呢?但如果带回家,能抱着哭一天两天还是一个星期呢?家人们最后决定,留不住,就为妮妮做更有意义的事,帮助更多的人,也让她继续活下去。一家人一致同意,将妮妮所有器官都捐献。接下来的几天,医院里等待,孩子第二次的脑死亡鉴定。10月28日,协助医护人员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妮妮妈妈在病床边最后一次抱她。这是痛彻心扉的告别,也是大爱和希望的开端,“等我离去的那一天,我也要和女儿一样捐献器官。”

瞬间三:获得“重生”的双胞胎怀上了2胎,家住重庆的阮女士对新生命充满了期待。

当产检发现是双胞胎时,阮女士又惊又喜。然而出生6个多月时,两个宝宝都被查出了多囊肾,先后出现肾衰竭。医院只能进行透析,阮女士四处求医,医院都无法给这么小的孩子手术。本来预约了今年年初到武汉求医,却因为疫情无法成行。几经打听,今年7月,阮女士带着已经4岁的孩子们来到了医院求医,并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登记和排队。幸运的是,孩子们并没有等太久,分别在今年8月和11月匹配到了合适的肾源,成功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如今,这对双胞胎兄弟恢复得很好,活泼爱闹。阮女士给孩子们起的小名叫欢欢和笑笑,希望他们能够开心快乐地成长。阮女士感到最遗憾的,就是因为“双盲”原则,无法得知捐献者家庭的信息,只知道捐献者一个是3岁多的宝宝,一个是1岁多的宝宝。“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真的万分感激他们的父母!”得知中山一院举办的活动中,有机会向捐献者家属代表献花,阮女士专程带着双胞胎兄弟从重庆来到广州表达这份感激。虽然因为“双盲”原则不能一一对应,但移植者对捐献者的这份感激是共通的。4岁的孩子们可能还不懂,为什么收到花的阿姨哭得这么伤心,却又蹲下来抱着他们露出了笑容。但阮女士会永远记得这一刻,并且教导孩子们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我们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图文来自新华社新媒体、医院)

温州市眼库暨温州医科大学眼库,接受角膜捐献,单位设置在温州医医院内,隶属于温州市卫生局。在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卫生局的关怀下,于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

温州市眼库 邮政编码: E-MAIL:wzeyebank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zd/6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