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家长在宝宝发烧时表现得手足无措,吃退烧药吧,怕副作用太大。不吃药吧,又怕孩子体温过高,把身体烧坏。吃了退热药,体温降不到正常,降到正常后很快又反复,医院跑好几趟。
其实孩子发烧并不可怕,主要看家长的退烧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会观察病情。面对这些困惑,本文整理了关于儿童发烧的常见问题,面对发烧,让您做淡定的父母。
一、发热的定义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儿科学会均将发热定义为直肠温度≥38℃。而在中国,临床上多采用腋表温度≥37.5℃为发热。其中,37.5~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
二、儿童为什么容易发烧?发烧,术语叫发热。发热本身并不是原发病,它只是由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孩子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还未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发烧的频率会比成人频繁一些。
当细菌或病毒或其它病原体入侵身体时,它们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并作出反应来清除这些“敌人”,发现和清除这些敌人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热源,将敌人入侵的信号告诉下丘脑里的体温中枢,就导致了发烧。
三、发烧的好处与坏处好处:可以抑制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的活性,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细胞的产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有助于清除入侵的敌人。是促进孩子免疫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推动力。
坏处:
①发烧时皮肤水分蒸发及退热时出汗导致水分丢失增多,容易引起脱水,表现为小便量减少,口干舌燥;
②发烧时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出现食欲降低、腹胀等;
③发烧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患儿往往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严重的会出现谵妄、幻觉、抽搐;
④反复发烧易导致消瘦。
四、退热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鉴于发热给患儿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引发患儿烦躁、哭闹、食欲下降等不适表现,退热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消除发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改善发热患儿的舒适度。年《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使用退热药。
五、发烧如何选择退烧药?目前公认的、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有且只有两个——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用法: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次,每4小时1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
布洛芬
用法:可用于婴幼儿的退热,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按体重一次5—10mg/kg,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1-6个月以内酌情使用。
两者相比,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的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控制退烧时间约为2—4小时。布洛芬退热平稳且持久,控制退烧时间平均约6小时左右,最高可达8小时。而且它对于39℃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六、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可以联合用药吗?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不宜同时使用或者是交替使用,虽然从药理学方面分析两种药物联用或者是交替使用退热效果会比单用效果好,但是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因此为了用药安全,不建议联用或交替使用两种药物,以免增加用药风险。
七、使用退烧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退烧药连续用药不得超过3天,如超过3天后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长期服用;
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用任何退烧药;
3、宜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
4、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并注意间隔一定的时间(4-6小时);
5、婴幼儿发烧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进行退热,也不要随便使用成人的退烧药,即使剂量缩减也容易造成身体危害;
6、不推荐使用复合成分的口服液,因为复合制剂中经常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热成分,当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同时使用时,很可能造成退热成分的过量,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如实在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7、宝宝发烧时容易出现呕吐的情况,很可能会把刚刚服用的退烧药吐出,这时家长可以给宝宝使用栓剂。栓剂的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
8、退烧药通过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让宝宝发汗降温,家长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一定要让宝宝多喝水,只有宝宝体内的水分足够时,退烧药才能真正发挥效果。
八、可以物理降温吗?退热药控制体温的方式,比温水擦浴这样的方式要高效的多,虽然在应用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九、可以贴退热贴吗?不建议使用退热贴。没有证据认为退热贴能够让孩子更加舒适。
发热是身体核心温度的升高,仅通过加强局部的散热,不能起到降温目的。虽然退热贴中间有凝胶层,可以吸收一些热量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但是凝胶层会很快因为热传导达到了与体温相似的温度,很难使全身温度降低。另外,有时家长给孩子贴了过多的退热贴,反而妨碍了皮肤的蒸发和热辐射的散热作用。还需要注意的是,退热贴作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出现。
十、发烧时该“捂”还是该“散”?在寒战及畏寒时需要一定的保暖措施以,减轻寒冷带来的伤害。而到了高热期时,体温比一般室温高出很多,此时更加需要的是有效散热,绝对不能盲目保温或者捂汗。
十一、可以开空调吗?冬天的时候,可以打开空调,适当提高室内温度,让宝宝不用穿着臃肿的衣服,也不用盖得太厚。建议空调的温度在24℃~26℃,以宝宝舒服的温度为宜。夏天也可以把空调温度降低一些。
十二、发烧会烧坏脑子吗?发烧本身并不会“烧坏脑子”。有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烧,如不能及时诊治,可能会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诸如癫痫、脑瘫、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
但需要搞清楚,并不是“发烧”本身引起“烧坏脑子”,是颅内感染引起的,发烧和“烧坏脑子”都是由于颅内感染引起的。没有任何研究和临床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或“烧坏脑子”!同理,发烧本身也不会烧坏心脏等其他器官或组织。
十三、怎么判断发烧要不要紧,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诊?1、3个月以下的孩子当肛温≥38℃时,即使没有表现出其他不适;
2、3-6个月的孩子肛温≥39℃时;
3、发热≥5天,哪怕每天发烧只持续几个小时;
4、发热伴精神萎靡、嗜睡、异常烦躁、面色苍白甚至青紫、持续啼哭、啼哭无力、呼吸加快(6?12个月:呼吸频率50次/分钟;1岁以上:呼吸频率40次/分钟)、呼吸困难或不均匀、鼻翼扇动等病情加重的表现时;
5、发热伴惊厥或抽搐;
6、发热伴关节肿胀;
7、发热伴不明原因的疹子、颈部变硬、囟门膨隆、头痛严重、喉咙痛、耳朵痛、拒绝进食、不断呕吐或腹泻;
8、表现出一些脱水症状(例如皮肤干燥、口干、囟门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且喂水不畅;
9、有免疫系统缺陷,例如服用激素的孩子;
10、任何年龄的孩子,肛温在40℃或以上。
十四、发烧的宝宝饮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发烧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和水的消耗大大增加。而此时消化液分泌却减少,消化力减弱,胃肠运动减慢,容易发生营养消耗增加与消化功能减弱的矛盾,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
1、适当补充水分。
2、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注: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喂养母乳。人工喂养可喂稀释配方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对于稍大的宝宝,可选择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等。
当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喂半流质如肉末粥、面条、稀饭、蛋花粥等。
3、饮食宜清淡
4、避免强迫进食
5、不宜多吃高蛋白食物。
发热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需要用退烧药时,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药只是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热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体温,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因此,在退热的同时应该找出病因,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完
参考资料:年《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医学界儿科频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喜欢记得分享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