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社会阶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分化,社会内卷化严重,哪怕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为了守护教育公平,近几年我国对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今年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教育分化和不公平。
继5月份整顿校外培训机构、7月24日出台“双减”政策后,7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文件要求国内所有“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一律转公办或停办,并且各省(市、区)民办初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义务教育的比重要控制在5%以下。
这意味着,义务教育学校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我国教育公平迈向一个新的阶段。《通知》出台后,四川、湖南、江苏、河南等各省(市、区)迅速做出回应,出台了对应的贯彻性文件。
郸城县所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所停招新生
8月28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教育局的官微“郸城教育”发布《关于确保郸城县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顺利入学的情况说明》,表示:自年秋季起,郸城县对保留的民办学校下发总占比不超5%的招生计划,其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再招收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
目前郸城县共有所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说明》出台后,仅才源求真中学、才源求真小学、外国语小学、郸城中学附属小学4所学校得以保留继续招收新生,其余所学校已停止招收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学生。看来郸城县是一步到位,把中央的精神给贯彻落实了。
不仅郸城县,周口市下辖的鹿邑、沈丘、淮阳等区县也全面启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
让“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消失,势在必行
为了解决地方财政不足以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紧缺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我国鼓励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而民办学校也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很快一些公办学校、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也加入了进来,这些“公参民”学校既有“公家”的政策资源又有资本贪婪逐利的特性,一方面与公办学校抢夺生源、师资,使招考和录取格局陷入混乱,不少乡镇学校停办消失;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升学率,只抓成绩,只看分数,违背教育规律,不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提前教学、大量刷题、测试来提升学生成绩,又加剧了民众对公办学校的不信任。
结果是,义务教育学校“国退民进”,民办义务教育规模迅速从原来的占比5%左右,提高到1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更高。越来越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崛起为“超级学校”,公办学校逐渐失去“领头羊”的位置,同时也增强了教育功利化的趋势,为了跟民办学校竞争,不少公办学校不得不偷偷地进行“择校考”争夺好生源、超前教育,甚至为了保住师资、生源大打出手。从长远来看,任由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下去,会破坏义务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质和公平,必须予以限制,尤其是不能够继续允许“公参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存在,否则就会造成“公家”资源的流失和滥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全面停办“公参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虽然在短期内会造成动荡,但相信情况会得到好转,就像“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学科类补课一样,刚开始时家长和学生感觉不适应和表示质疑,如今才过去不到2个月,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并且表示对教育的焦虑感得到了缓解。任何一场变革都会带来一定的阵痛和代价,但只要大方向是好的,就应该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