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女士在一家民办学校任教,之前已经参加过五次教师编制考试了,只是都没有考上。她说:“明年会继续报考教师编制,在民办学校教书太受罪了”。至于为什么受罪,她解释了一下原因:学校对教师和学生都太严苛了,各种规定,非常繁琐,除此之外还给一线教师安排不少其他工作,把男的当牛使,把女的当男的使。
1)
民办学校工作压力普遍较大,这点是没有争议的。不过是不是像赵女士描述的那样“把男的当牛使,把女的当男的使”就不好说了,毕竟每个人的感受和忍耐力不一样。
赵女士觉得自己“太受罪了”,可能确实是被学校安排了很多工作、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也可能是个体对民办学校的工作节奏不太适应,但她选择报考教师编制,而且失败了许多次仍然不放弃,表明她对教师这个职业还是很有兴趣的。
当然,对教师职业有兴趣不代表对教育事业有兴趣,有些人报考教师编制,只是为了找一份更稳定、压力更小,同时至少在当地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工作。
如今就业形势严峻,有编制的公办中小学教师岗位对年轻人太有吸引力了。数据显示,现在每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超过万人次,10年时间翻了66倍。而在这多万的考生中,非师范类专业考生占比竟然超过了70%。
虽然对教师职业有兴趣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报考教师编制的年轻人也在增多,但由于中小学教师编制几乎满员,各地面向社会招录的在编教师岗位“稀缺”,考上教师编制肯定是越来越难。
2)
二十多年前,很多地区才刚刚启动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制度,教师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考的。不过当年报考教师编制的高校毕业生并不多,师范类本科生只要愿意,考上城区公办中小学教师岗位问题不大;师范类专科生考乡村中小学教师编制,被录用的机会也很多。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教师编制,乡村学校岗位也不容易考上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明年考上了教师编制当然最好,我们实现了目标;如果明年考不上教师编制,那就意味着要在民办学校继续待下去,所以手头上的事情,我们依旧要努力把它做好。
有些民办学校不太地道,它们会排挤那些报名参加教师编制考试的年轻教师,甚至拿“辞退”威胁这些年轻人。倘若在这样的民办学校上班,我们又没有足够多的资源,那就低调一些,圆滑一些,没必要让学校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告诉校方,自己在背后多用点心,多努力一点,多吃点苦、多受点累,熬一段时间,等结果差不多了再跟学校摊牌。
做好两手准备,是为了给自己备好退路。在考编的路上,谁都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
3)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在职场上,单位可以“压榨”员工,员工可以“忽悠”单位;公司可以开除员工,员工也可以炒老板的鱿鱼,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在单位上班是一种受罪,那完全可以离开这个单位。大家文明一点,好聚好散,也不失为一种洒脱。
记得复旦大学某教授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年轻人的特点就是不凑合”。的确,有个性、有血性的年轻人,很难在一个“让自己受罪”的单位里工作,他(她)们会想办法摆脱这种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不过,在社会现实面前,一些年轻人还是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昂的头颅”,他(她)们选择忍气吞声,接受单位给自己分配的“不公平”的工作任务;违背自己的良心为单位领导唱赞歌。对于这些行为,我们应该给予理解。
其实吧,我们只要转换一下心态,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感受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把在民办学校工作的这段经历当成一次历练,当成是考编之路上一种“修行”,那它就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当入围教师编制考试面试的时候,我们更稳、经验更丰富、气场更强大。
今日话题:你是师范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吗?你参加过教师编制考试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