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1115213695112&wfr=spider&for=pc
中等职业教育每年培育我国近四成的高中阶段毕业生,但职业教育的“存在感”和社会地位一直较低。
今年九月,我们把目光转向基金会“赢未来-职业教育提升计划”试点校——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城的蒲江职中。
蒲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位于距离成都市区75公里的蒲江县城,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近年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课教学。年,蒲江职中升学成绩优异,专科上线率达%,近三成学生考取本科院校。
成绩背后是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稍显尴尬的定位:文化课应指向升学还是就业?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还是职业能力?
中职文化课孰进孰退,似乎还没有答案。
“太累了,其实很饿,
坐在那也吃不下去”
结束上午连续四节语文课后,四十八岁的张晓丽老师打完饭,来到蒲江县职业中专学校食堂的一个角落。肩颈、手臂、腰背和脚踝的酸痛,让她的思绪难以集中。中午的食堂热闹后又渐渐冷清,而她坐在慢慢冷却的饭前,始终没有动筷子——“太累了,其实很饿,但是坐在那儿也吃不下去,至少休息10分钟才能开始。”
这样的“休息”对张晓丽而言几乎是常态。
就像蒲江职中大多数文化课老师一样,张晓丽排课紧凑。“一周要上十八节课,还要带三个早自习、三个晚自习,从高一到高三一共五个班。”每天早晨六点半,张晓丽早起,赶去跟学生的早自习,有时直接开始第一堂课。在没有教学安排的时间里,她忙于备课、批改作业、一对一辅导基础薄弱的学生……一天就这样被大块小块的时间填满了。晚上九、十点,到家的张晓丽浑身已酸痛难耐。但她并没有完整的周末可以休息——上三周课才能换来两个休息日。
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下,张晓丽和同事们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张晓丽的近视一学期加深了四百多度;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炎、咽炎等慢性病也属见怪不怪的“老朋友”。
忙碌的教学工作也挤占了他们的家庭生活。
有位同事曾在清晨哭着给张晓丽打长辈重病、两个孩子没人照看、上午还有四节课要上,不知要怎么办才好。
相比之下,张晓丽的孩子已经离家工作,如今她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但她也有难以弥补的遗憾:
“以前小孩小的时候,工作太忙,在学校对别人家的小孩非常好,回来对自己的小孩没有耐心了。现在他大了,还会抱怨我脾气坏。”
蒲江职中的文化课课堂
身为教师,行业压力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对蒲江职中的文化课老师们而言,这重压力的背后还有令人无奈的原因。
数学教研组组长的郑怀群告诉我们,与专业课相比,蒲江职中的文化课老师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我们数学组的老师都在40岁以上,老教师人数多,之前一度有五六年没有进过新老师。”语文、英语教研组也面临着相似的窘境。
蒲江职中属于公办职业学校,校内教师岗位的事业编制有限,申请编制要层层审批。而即便分配到编制名额,也要平衡校内需求。
除了编制,中职文化课教师短缺还来自部分老师心中的困惑:为什么来职中教文化课?
“文化课就是文化课”
在蒲江职中,文化课老师工作围绕的轴心是升学。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高学历的重要性提高;同时,高职扩招等措施的发布,国家对于中职毕业生升学从限制变为鼓励,中职教育从就业导向转向升学与就业并重[1]。
担任班主任的张晓丽告诉我们,近年来,父母对子女升学要求明显提高了。“现在家长对升学有要求,加上经济条件也好了,就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多读点书,以后面对社会更适应一点。”与家长交流时,张晓丽更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就业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大学文凭,自己的孩子呢?
如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就业与升学是天平的两端,家长与社会则已无形中在升学的一端加上了更多的砝码。
目前,中职学生的升学方向有两类,进入本科高校或高职院校。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中职学生的升学途径更加多样化,包括综合评价、技能考试、中高职贯通等,但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需要参加单招考试或对口高考进行升学。
这两类考试由文化课和专业课共同构成,两者分数占比相当。因此,中职升学并没有放松对文化课的要求。
高一、高二夯实基础,高三设置高强度应试训练。虽然这种教学安排看似与普通高中别无二致,但中职文化课还存在一个隐形却难以绕过的问题: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中学,文化课并不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以蒲江职中为例,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长期是三七分[2]。高一、高二阶段,一个文化课科目只有两节周课时,进入高三才会有所增长。对此,英语老师何许告诉我们,“(课时少)确实有点恼火,但是我们学校的课时安排也是严格按照规定走的,所以老师只能自己花功夫,整合教材、挑重点讲。”文化课老师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设立班级学习小组等等,在课下为文化课学习抢占时间。晚自习时,蒲江职中请校外机构介入教学,老师们会与网课老师提前沟通教学内容,以便共同推进学习进度。
除了缺乏备考时间的现实问题,教育研究者也指出,缺乏对文化课的重视,将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等,进而制约未来的发展[3]。这些现象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在文化课与专业课并存的职业中学,文化课与专业内容是什么样的关系?
蒲江职中的老师用创新的趣味方式教学
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文化课”被称为“公共基础课”。
年教育部进行以课程建设为重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4],并在去年和今年发布的新课标中进一步细化。目前,职业中学的公共基础课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职业模块是为加强与职业生活、专业课程的联系所设立的。
例如,在蒲江职中,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语文课上通过撰写和讲解导游词提高专业技能。然而,虽然文化课通过职业模块建立与专业知识的联系,但在单招考试与对口高考中的考纲中,考核内容与专业的联系是微弱的。
应试教育涉及的文化课内容,与学生专业课内容并无直接关联,而融合专业课内容的文化课,一部分必修但不具有应试的功用,还有一部分仅仅是教师自主开展的“延伸教学”。
我国职教政策对中职院校普通文化课的定位主要在完善个人素质、服务专业学习、终身发展三个方面[5]。但目前职业中学的教学与考试似乎“各司其职”地完成着这三个目标。
采访中,一位文化课老师讲到,“文化课就是文化课,干嘛要为谁服务呢?”专业课老师则说:“让中职学生学高等数学,有必要吗?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了,也用不上,反而是浪费时间。”
老师们未能达成一致的问题,映射出我国应试选拔机制的特性:学生们在初中之后被分流,接受两种不同类型的高中阶段教育。
普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的,职业教育则侧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但社会趋势使普通高中成为首选,以蒲江职中所在的成都中考为例,普通高中录取的分数线约排在全体考生的60%,而多数情况下,未及普高线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中职就读。
蒲江职中的学生们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
“社会上的人看到高中生抽烟啊、打架啊,都会说是职高生,偏见很大的。”老师们谈到这样的现象,习以为常间只有深深的无奈,“学生多少会觉得自卑吧,我们的孩子其实都是很好的孩子。”
“教了十五年,我发现我离不开它”
理解了这种有色眼镜沉默的威力,对于学生,老师们心中都有不会说出口的心疼。
在蒲江职中的走廊里,郑怀群会看到靠边走路的学生:他们习惯于低着头,眼神向下,沉默不语。说起学生不自信的心态,郑怀群首先想到的便是这个场景。
“刚来的时候,学生都是靠着边走的,我就给他们规定,不要贴着墙走,走中间。”
郑怀群也在课堂与学习中鼓励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佳的学生们,在“慢慢来”的引导下逐渐有了进步。“有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就被老师放弃了。但是有表扬他们就会有动力,是能克服困难的。”今年,郑怀群所带的高三班本科上线率超过一半,其余参加中招的学生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学生蒲江职中操场的一角复习
郑怀群还记得一位曾经数学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在毕业后发短信感谢她。郑怀群曾叫住屡次发挥不佳的他,拿着三套试卷叮嘱、鼓励他勤加练习。那时的郑怀群并未放在心上,但那位学生却在短信中写道,“当时我就想,不能辜负老师的关心”。
同样身为老教师的张晓丽,则经历了职业中学更长的变迁。
“我年进入蒲江职中时,改制还没有开始,当时的学生和普高情况差不多。改制后才有区别,教学上也会更困难。”张晓丽坦言,课堂内外的问题曾让她对职校文化课产生疑虑,但学生的温暖成了她对职中最大的眷恋与归属所在:每当逢年过节,张晓丽的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