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
罗湖未来学校
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
凭实力出圈啦!
#点击图片查看报道原文#
大家是不是对这所未来学校
充满了好奇呢?
学校环境怎么样?
在这里上课体验如何?
点击下方视频带你抢先看
接下来
让我们看看
《人民日报海外版》
是如何描述罗湖未来学校的
??????
报道原文如下
罗湖区的笔架山下
有一组依山而建的建筑
这就是深圳市罗湖未来学校
年,为探索深圳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罗湖区决定以强调体验实践特征的深度学习为基础,打造一所面向未来、对标国际、应对智能社会的公立学校。
秉持先有理念、再有设计、后有建筑、创新办学的理念,历经4年筹备,年,罗湖未来学校正式开学,定位为九年一贯制新型公立学校,致力于培养“乐于求知、勤于实践、善于协作、勇于审辩”、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者和创新开拓者。
学校建设科学
环境优美
罗湖未来学校的建筑
实现了生态、人文的融合
学校依山而建、山楼一体
退台式设计打造出空中花园
充分挖掘山、水、植物等自然资源
增进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
学校的教室只有两面墙
左右两侧均为全落地玻璃
并与露台连通
保证学生在开放
有温暖阳光的环境中成长
校内建有岩石博物馆、阅读空间、天然攀岩场、林间剧场、开合式天文台、降温水帘幕墙、空中运动场、体验式走廊、种植园……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进行学习。
智能物联、大数据、全息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和智能元素和谐地融入学校,便于学校开展科学、探索、小研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索精神。
师资队伍优秀
实行导师制
学校建立了专业背景多样的
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师资队伍
不仅有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加盟
还吸引了热爱教育事业
对未来教育充满探究精神的
跨学科复合型年轻教师
学校实行导师制——老师既是科任老师,又是导师。导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研究并对学生学习、社交、生活等方面进行跟踪观察。
通过导师的长期跟踪和记录为每一位学生留下成长的轨迹,通过分析数据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实现因材施教。
办学自主
活动丰富
学校不严格区分年级班级,实行团队制,各个主题团队既独立又协同,各具特色,构建出友好、自主的学习生态。打破教材局限,将不同年级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融合为主题课程。
学校实施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即课前由学生自主开展预习;课中通过课堂活动互相探讨;课后让学生去拓展、探究和实现更多想法,促进学生动手又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学习的快乐。
学校创立多个特色社团,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定期组织户外拓展、亲子研究等活动,培养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学校间的和谐关系。
深化教学研究
加强办学合作
学校内设有未来教育研究院,每个老师同时也是未来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提炼形成相应的研究课题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合适的研究小组,形成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学一线对解决方案进行反复地实施、改进,直到问题解决。
罗湖未来学校加强合作交流
成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
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实验学校
参与北京师范大学、联想研究院
华为等多个联合实验项目
这样一所
又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学校
真是爱了爱了~
原标题:《空中花园、林间剧场……罗湖这所学校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