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呢?相信许多妈妈在生宝宝时都有纠结过。其实,这两种生产方式都有相应的指针,最终生产方式的选择还是得听听医生的建议。今天分享一则顺产妈妈的故事:
01
生喆同学时,我虽没有光荣地打上“高危”二字,也离35岁没几年了。
孕期很顺利,很多妈妈遭遇的孕吐、头晕、腿抽筋,我一一躲过。那会儿,觉得肚子里的宝宝简直就是天使,心疼妈妈,不让妈妈受罪。
预产期前两天早晨五点,突然肚子疼,宫缩厉害,去医院挂急诊做B超,值班医生说:“住院吧,羊水太少。”
下午两点后,开始阵痛,晚上阵痛间隔慢慢从十分钟一次变成五六分钟一次。疼得受不了,就紧紧扒着床边拦杆,咬着牙打哆嗦。
第二天一早,值班主任查房,检查宫口,说已经开了三指,9点准时进产房。心里挺激动:孩子生出来,阵痛结束;盼了将近十个月,终于要和宝宝见面了。
我对即将到来的见面充满美好幻想,完全不曾预料,生孩子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段甜蜜与凶险共存的历程。
02
9点,我被安排到待产床上,和我同时进去的还有其他6个准妈妈。
催产素的作用,让一个忍痛能力较差的准妈妈一直大声叫着要上无痛。
护士被她吵得有点烦:
“哪个女人当妈,都这么疼,别人怎么不叫,就你叫!”
当时觉得护士不讲人情味,等那个妈妈生完孩子,护士温柔地给她缝针时,我才明白她们的良苦用心:
生孩子时,女人最勇敢也最脆弱,护士稍一体贴,产妇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11点,主任检查完宫口说:“宫口开全,除了胎头有点儿高,其他都很好,你应该生得很快。”
我是7个人里,第一个上产床的。
但从11点到下午快两点,我都挣扎在第二产程,普通产妇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事,我用了3个小时都没完成。
值班主任温柔地说:“再加把劲好不好?孩子就快出来了。”
但没两分钟,她就和别的医生说出一句让我绝望的话:“胎心已经降到80多,宫内窘迫,准备产钳,去值班室叫个力气大的过来。”
我明白产钳的危险性,却因为精疲力尽,连一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医生让我在手术通知书上签字,同意使用产钳助产,我的手抖得无法拿笔。
当时,我内心是绝望的:太笨了,连个孩子都生不出来!
麻药打完,侧切环节进行完毕,到上产钳的时候了。
人在绝境中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只要快一点生出来,孩子就能少受一点罪。”这个念头完全控制了我。
原本连笔都拿不起来,却在这一念之下,硬生生冒出一股力气。随着宫缩,我拼了命地使劲儿,似乎只要用力,就能保护我的孩子……
医生说:“这就生出来了,孩子也不大啊,还挺瘦的。”
听到这句话,我哭了:是啊,我怎么这么笨,怎么连个孩子都生不出来?
恐惧代替了孩子出生的喜悦,因为我没听到宝宝哭。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一声特别细微的哭声传来。
当妈的都有第六感,我当时感觉到孩子并没被产钳夹到,依然有隐隐的担心。
接着,孩子就被抱到了监护室:因为产程过长以及用了产钳助产,他需要观察24小时,才能送回我身边。
03
我不停地安慰自己:儿科病房离我又不远,只隔一两排房子的距离,而且,24小时后,孩子就回来了……
那24小时里,我不停地问娃爸:你有没有看到宝宝?头发黑不黑?眉毛浓不浓?眼睛大不大?像你还是像我?
从产房到儿科病房只有短短几十米,娃爸其实也没看清孩子的样子,为了安慰我,他尽可能详尽地讲述着,努力描述孩子的模样。
第二天下午两点,当儿科护士推着我的宝贝来到病房时,我又哭了,这一次是幸福的哭。
这个小小的、红红的、丑丑的小人儿,就是我的孩子啊!
那天晚上,我们面对着面,借着外头的月光,我能看到他也瞪着小眼睛注视着我。
我把自己的食指塞到他的小手中,他就那样紧紧握住,顿时,我觉得自己整颗心都被他握住了。
04
喆同学出生的第二天中午,儿科主任和一个护士过来,叫我的名字,说:“孩子要抱走,因为脐带血感染,容易引发其他部分的感染。”
我懵了:“最严重的后果会怎么样?”
主任说:
“细菌跑到脑部就可能引发脑膜炎,跑到肺部就引发肺炎……”
后面的话我没听清楚,那种情况下,我只能选择让孩子更安全。
我颤抖着给娃爸打电话,只说了几个字,就失声痛哭:“他们把孩子带走了……”
05
第三天,我出院。
孩子没回来,一家人情绪都不高。每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忍着身体不适,给孩子挤好奶,医院去。
那8天里,我不接受任何人的探望,因为任何一句关心的话,都会让我失控。
但一个人的等待并不能让痛苦减少分毫,那是一种如同等待生死宣判的感受,我能做的只有一次又一次责备自己太笨太无用。
一周只能探望孩子两次,每次只能探视5分钟。我让娃爸多拍照片,每次他都说忘了。
后来,有一天我用他手机找资料,才发现他每次去探望孩子,都是拍了照片的,只是怕我看了难过,才没给我看。
06
7天后,医院打电话,说让家属去进行降钙素原化验,如果指标达标,孩子就可以出院了。
医院之后,我每隔十分钟就打电话问她怎么样,特别担心万一再有不好的结果,我还能不能承受。
万幸的是,一切正常。
我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一边打电话给娃爸,一边说自己一定要亲自接孩子出院。
再次把孩子拥在怀里,心才真正落下地来。
医院里穿的衣服脱下来,换上一身干干净净的小衣服,却发现孩子的手臂、腿根、脚丫上都贴着胶布,婆婆说孩子太小,一个地方抽血量不够,只能换着地方抽……
我轻轻抚摸着孩子弱小的身躯,硬生生把眼泪逼了回去。
孩子已经在身边了,那些发生的事情谁都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好好去爱孩子。
07
在这之前,我坚信顺产的好处远大于剖宫产,所以才一直都跟医生表达强烈的顺产意愿,还曾为争取到顺产机会而骄傲自豪。却不曾想到这会是个让自己后悔一生的选择。
在选择生产方式时,医生的建议起很大作用,家人的影响也有很大作用,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决定,而这个决定本身自带风险。
我仍然坚信顺产是科学的生产方式,也为每一个能够顺产的妈妈由衷感到高兴。同时想对确实不适合顺产的姐妹们说:
能顺,当然最好;如果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胎儿的状态不适宜顺产,一定不要盲目坚持。
在孩子和自己之间,首先考虑孩子的安危,哪种方式对孩子更好、更安全就选择哪种,这或许是天底下所有妈妈最本能的选择吧?
对妈妈和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最安全的方式。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