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30日是第4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这个科技工作者的专属节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坚守一线的普通科技工作者,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基层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之歌。
在鄂托克旗这片土地上,坐落着一处世界微藻产业闻名的螺旋藻产业园区。该园区从年建成投产,现已打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特色产业园区,螺旋藻产量约占国内螺旋藻总产量的50%,螺旋藻产业正构筑起鄂托克旗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支撑。
短短几年时间,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离不开鄂托克旗坚持科技引领、重视科技人才的理念,正是在这种模式下,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区在科技引领下,把鄂托克旗的螺旋藻带出了当地,带出了内蒙古,带出了中国。说起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区,那就一定要说起王志忠。
王志忠,原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博士学位,生物技术正高级工程师。年被鄂托克旗政府引进到鄂托克旗螺旋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兼内蒙古自治区螺旋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产业化技术及螺旋藻深加工技术研发。
对螺旋藻情有独钟的王志忠,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多项。他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科技计划项目。年他所在的螺旋藻科研团队被评定为自治区级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王志忠年被认定为“鄂尔多斯青年科技新星”、年被评定为自治区“草原英才”、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年被评定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王志忠家庭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文明家庭”,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家庭”。
王志忠和鄂尔多斯螺旋藻的缘分开始于年。当年,由段兴华老师推荐,王志忠加入乔辰教授螺旋藻研究团队。“在乔辰教授的指导下,王志忠完成了“利用碱湖卤水养殖鄂尔多斯当地碱湖藻种的配方研究”,这一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上获得课外科技作品创作A类一等奖,并在同年西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上获得三等奖。
“年7月后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任教期间,王志忠不间断开展螺旋藻生理生化等相关研究,还到螺旋藻生产基地和鄂尔多斯沙区碱湖考察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螺旋藻的知识和技术。”王志忠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专业知识,才让自己顺利的开展工作。
年,当鄂托克旗政府表示要刚性引进王志忠时,他的心情还是忐忑的。“当时他们动员我放弃大学教师的工作,来鄂尔多斯从事螺旋藻研究,我犹豫了,拿一个正常人的想法,一边是稳定的工作,一边是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相当于从零开始打拼,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大学里教书育人吧。”王志忠坦言,自己当时确实是没有想过来这里,除了不想丢弃稳定的工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人们也都在呼和浩特。但是后来,家人也看出来自己想来鄂尔多斯这个中国螺旋藻的故乡实现科研价值。“心怀科研梦想,家人也很支持,最后就来到了这里。”王志忠笑着说,因为热爱,所以也就义无反顾了。年,王志忠放弃了大学教师的专职工作,被鄂托克旗政府刚性引进到当地螺旋藻产业园区工作,一直在鄂尔多斯地区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螺旋藻为材料开展科学研究。他在鄂托克旗这片热土上,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乔辰教授以及团队成员一起筹建了鄂尔多斯市新宇力藻业集团公司螺旋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培训、仪器设备的采购调试、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等卓有成效的工作。该中心年5月被内蒙古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螺旋藻专门检测和研发机构,大大提高了螺旋藻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能够取得这样的一个可喜的成果,这期间也是付出了汗水和心血的。”王志忠说,书本的上的知识毕竟和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期间他有过挫折、有过困难,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用王志忠自己的说的话来说,他把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当成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挑战。
到鄂尔多斯工作十年来,王志忠主持和参与了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沙区螺旋藻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螺旋藻养殖废液对鄂尔多斯高原碱湖水环境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机理—以哈马太湖为例》、自治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螺旋藻多糖提取纯化项目》、鄂尔多斯科技计划项目自治区研发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螺旋藻技术研发中心与推广服务平台项目》、鄂尔多斯市科技计划项目《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螺旋藻SOD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自选项目《鄂尔多斯高原碱湖钝顶螺旋藻规模化养殖示范》等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及基金项目多项,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实现了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藻种产业化,产量、质量、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指标均比国外引进藻种有显著的优势;选出含有“脑黄金”的高产藻种,结束了我国螺旋藻产业长期依赖进口国外藻种的历史,让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一跃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明星”。通过技术研究实现了螺旋藻生产工艺的全面进步,使鄂托克旗螺旋藻养殖的成本降低约20%,产量提高26%以上,而且各项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国家标准。
这期间,王志忠为了提高螺旋藻的质量,每年多次到鄂尔多斯地区大大小小的碱湖采集野生藻种,他的足迹踏遍了全鄂尔多斯,几乎每年行程都超过公里,因为到碱湖采集藻种必须要在春天、夏天、秋天以及早晨、中午、傍晚、晴天、阴天、雨天等各种实际天气环境条件下开展工作,经常需要步行很长的距离才能到达碱湖边上,需要进入湖里才能采集不同类型的藻种,风餐露宿、满身湖泥、忍饥挨饿是我们的家常便饭,采到藻种后负重徒步运送藻液经常会是一件更耗费精力的事情,甚至有很多时候需要面临陷在碱湖淤泥中的危险。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最终选育驯化出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藻种品系。
“强化螺旋藻深加工研究,延长螺旋藻产业链。”也是王志忠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先后完成了螺旋藻多糖、藻蓝蛋白、SOD等活性物质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获得了相关工艺及技术,为螺旋藻活性物质提取及深加工产品的推出奠定了基础。完成螺旋藻咀嚼片的研发,获得国家食药总局健字号批文(国食健字G),这是迄今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螺旋藻保健食品,并完成了螺旋藻咀嚼片生产GMP(良好生产规范)的审核。同时螺旋藻精片、螺旋藻口服液、螺旋藻奶茶粉、螺旋藻饼干、螺旋藻面条、螺旋藻饮料、螺旋藻复合肽片(大豆肽、小麦低聚肽、玉米低聚肽、胶原蛋白肽)、螺旋藻面膜等系列新产品均已研发成功,大部分产品已投入生产并推向市场,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30%以上。
在王志忠的推动下,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被自治区科技厅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示范园区,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10年来,王志忠在为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动了当地螺旋藻产业的发展,使鄂托克螺旋藻享誉全世界。
对于未来,王志忠坚信,凭借自己对螺旋藻科学技术的不懈努力与探求,将继续推动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不断向前,把鄂托克旗螺旋藻带向世界各地。
鄂尔多斯日报全媒体记者任海军编辑:温馨校审:尚铁兵郝晓琴屈乐终审:任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