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如猪、牛、羊、鸡、鸭等),猪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蚊叮咬。三带喙库蚊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对人畜危害大。

传播途径:

蚊叮咬。三带喙库蚊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对人畜危害大。

流行特征:

严格季节性,7、8、9三月高发,与蚊繁殖、气温与雨量有关。集中发病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多人同时发病者。

乙脑的易感人群: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多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2—6岁组高发。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近年儿童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高。

乙脑的症状:

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急性起病,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发热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乙脑日常防治措施:

1.灭蚊防蚊:提高防蚊灭蚊意识,在夏季蚊虫密度高峰时期喷洒杀虫剂灭蚊,重点处理地下室、楼梯背面、洗手间和厕所等阴暗潮湿的场所。

2.免疫接种: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目前接种的乙脑疫苗有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接种对象是儿童及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敏感人群。

3.加强个人防护:室内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进行防蚊。野外工作和户外活动人员可在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染病,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

4.及时治疗:当被蚊虫叮咬又出现全身不适、头痛、发烧等乙脑相关症状时,医院就诊,千万不能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lcbx/6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