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民国时期,潞城的女子初高级小学校

北京痤疮医院在哪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2/8582859.html

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提倡男女平等、妇女摆脱封建枷锁,禁止蓄辫、缠足;兴办女子学堂,求得男女知识平等。

这些法令和措施,对潞城发展文化教育及匡正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年(民国二年),长治潞城知事屠忠辅创建女子初级小学校,校长为西街马既同(县议会议长)。校址在学署西院。之后,迁至西街旧义仓院(现存后西街路东、府西路西)。年(民国十一年),改为女子高级小学校,附设初级班。校长为西街马金鸿(山西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年(民国十八年),改为两级小学校,校长为桥堡王志强(长治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当时,求学的女子逐渐增多,于是扩充教室、斋房,修建操场,建筑拱形西式大门,使校貌典雅壮观。年(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年,潞城失陷,女子两级小学校停办。

女高的课程设置有《必须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国语》、《修身》、《算术》、《常识》,还兼学写毛笔字。教学方法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念和背为主。经费的来源由县里划拨和学生自负。

女高的学生成立有学生会,每半个月活动一次。在活动的会议上,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论国家大事,抨击时弊,反对军阀混战。鼓吹女子解放,应当首先让女子受教育。“女子不出闺”这句话,数千年来一直习惯地束缚着妇女,是改良的时候啦。要打破“男人走在县,女子走在院”的陈规陋习。女子之聪明才力,不亚于男子,甚至有过于男子,男女平等之说,乃天经地义,无可否认。

欲求地位平等,必先求知识平等;欲求知识平等,女子必须有读书的机会。同时,在学生会上,学生纷纷讲诉,我们女高读书的学生,首先要解放思想,革故鼎新,废除女子缠足的旧习,缠足是对女子的迫害和侮辱,禁锢女子什么都不能干,走起路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能在家里伺候人、当奴才。放足首先从我们开始,为广大妇女做出榜样……

每次学生会,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表达了追求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废除旧习、渴求知识的思想。

《西村志》记载了李天光(西村人,在包头工作,李翰章的孙子。民国初年,李翰章在日本留学,归国后,任山西省大学教授、省政府秘书)回忆他母亲的文章,他的母亲叫田保兰(西南山田富和之女,田富和在民国时期是潞城县有名的大财主,绰号“田八万”,全部家产值八万块银元。占有土地三百余亩,在县城开设“和兴魁”京货铺和两座当铺),潞城女子高小毕业,记忆力很好,常常讲她在女子高小的学习情况,尤其谈到当时提倡女子兴学、放足、剪辫,学生会活动的热烈场面时,她兴奋不已。

解放后,天光上小学时,母亲经常辅导他的学业。同时,该母还写一手好毛笔字,指导他练字写倣,还给他打印格子,让他印写或临写。这说明他母亲在女高所学知识是全面扎实的,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

本文资料来源于民国版《潞城县志》,笔者在民间挖掘、拜访老人。因时间久远,难免有些纰漏,敬请知情者给予斧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by/9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