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的还是为了赚钱的

民办学校这几年在给我们的“教育”带了的巨大的影响,倒不是说都是负面的,也有一些是比较积极的,事实上有些民办教育也地区给更多学生一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客观上也的确成为了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在这点上,尤其是在国际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的特长教育、高等教育方面表现得还是比较突出。但是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则出现了一些民办教育因为“掐尖”、“挖人”等等操作,使得公办教育收到了严重影响。这其中,尤其是初中阶段最为明显——而随着“集团化”办学、小升初择校等问题的推进,也使得一些民办小学也是“一(学)位难求”!有人骂民办学校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有人说他们的掐尖导致了公立教育生源越来与差严重的破坏了我们国家的教育,有人说民办学校的学习方式就是灌输式的、高压式的只能培养考试机器……不语认为这些说法尽管有点绝对了,但是还是挺客观的!1、民办学校以营利为目的是没问题的这点我认为我们应该能够接受,民办学校不同于公立学校全靠国家补贴,它是社会资本自筹资金建设的,而一所配套齐全的民办学校建设完成是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不考虑回报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不是一点半点的钱。把民办学校看成“企业”其实也没问题的,但是我不认为这里的老师是“员工”,而学生是“产品”,我倒是觉得老师和学生都是“员工”——当企业盈利了或者发展势头变好,那么所有“员工”都会因此而受益,而反之就会出现大批“员工”选择“跳槽”的问题。如果说老师在没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还会继续坚持一下的话,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父母们绝大多数我相信是不会选择一遍花着大价钱一遍让孩子接受最差的教育的。所以,一方面是投资应该有回报,另一方面是没有高额补贴需要寻求自我发展,而最重要的是持续发展还需要持续的投入,所以民办学校盈利这点我认为不应该被诟病——事实上他们的定价绝对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2、民办学校培养“考试机器”这点不语认为不能武断地这么说,更准确说法我认为应该是:民办学校更擅长培养能够更适应“考试机制”的学生!怎么来说呢?就拿“应试教育”来说吧,很多人认为民办学校的教育是最最纯粹的“应试教育”,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在很久之前,那个时候还不谈“减负”的时候,我们的很多公立学校就是这么学的!跟现在很多民办采取的“应试教育”方式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刷题、背诵、补课……之所以时至今日会出现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公办学校(小学初中)一方面被要求减负,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源被抢夺的厉害(有地区民办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地基础教育的主导!),这一切使得我们看上去民办学校“更”应试,但是事实,他们不过就是保持了过去的一些公办教育的方式罢了。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这样的一个问题:不是民办学校喜欢搞应试教育,而是我们的教育考察方式决定了民办学校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如果我们的升学方式是“应试”为主的方式,那么民办学校就会搞“应试教育”,而如果我们的升学方式是其他形式的,那么民办学校绝对会第一时间转型成更适应那种方式的教育模式。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到那时候,大多数的民办学校转型的速度绝对快于绝大多数的公立学校。这是因为民办学校他们更“市场化”,即它们需要让自己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够让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在应试的模式下,他们知道家长、学生最需要的是文化课的“高分”,所以他们就把文化课的学习抓到极致,而如果考察的模式变成了“综合素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调整,这才是他们的“生存法则”。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民办学校只会搞应试教育等等,事实上,只要我们冷静思考,搞清楚民办学校生存、发展所需要依赖的东西之后,就会明白他们不过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加适应当下的考试机制、满足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罢了。不是“应试教育”成就了民办学校,而是因为民办学校非常容易就能够做到“专注”某种更适合当下升学政策的模式才成就了民办学校。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在去了解一下现在的民办高中教育,在过去去民办高中上学的大都是考不上普高又不想去职业学校、技校的,生源质量非常差。但是现在呢?有一些民办学校“剑走偏锋”,在“夏季高考”他们很难出成绩(毕竟生源不行),但是他们却抓住了“艺考”这市场需求——大量的有才华的孩子他们的文化课不足以让他们进入更好的普通高中,而即便是进去了也没有非常适合自己未来艺考的配套教育资源,所以比较之后反而不如去那些有特色的的民办高中……改到哪,我飞向哪不语写这个不是为了替民办学校“说话”,不至于,也犯不上,只不过是因为我家孩子马上就要小升初了,在去民办还是公办的问题上也曾经纠结过,而且的的确确做了很多的比对分析,因此对民办学校多少有一些比较新的体会,写出来分享一下,也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对此有困惑的家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jc/10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