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上寄宿制小学这些家长说出心声,

最近听说某个公立幼儿园,不提供一日三餐,孩子们这样去幼儿园,跟去早教中心没多大区别。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正常上幼儿园,就别偷着乐了,光明正大地开心吧。还有的幼儿园,只接收大班孩子按自愿原则恢复入园,中小班孩子仍在张望中。事实上,这个时间让大班孩子入园,也许只有一个原因:给孩子们一个看起来还算完整的有毕业仪式的幼儿园生活,毕竟幼升小是他们踏入多(残)彩(酷)的社会第一步。说到幼升小,大家除了关心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准备,还有就是这些年来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小学择校。择校在城市里是天价学区房问题,在乡下,则是要不要上寄宿制私立学校的问题。学区房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今天要聊的自然是小学寄宿问题。为此,小编特意了解了几位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去的朋友,他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所考虑到的问题,可能正是你正犹豫的:为什么让孩子去上寄宿制小学?

心如妈妈:村里的小学教学质量太差了,反正我一年到头也是在外面上班,与其把孩子放在家里留给老人,不如放到学校去让她认真学习。

雪儿爸: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都送去,说那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还不错的,老师对学生也很好,一个班配有班主任负责学习,还有一个生活老师负责照顾生活,我的女儿是最小的,在家太娇气了,我觉得送到那个学校可以锻炼她的独立性。

瑞瑞妈:其实我是不太舍得让孩子这么小就去学校住的,但是,跟他一起上幼儿园的几个好朋友都选择了去那所寄宿学校,我们主要是不想让他上镇上的小学,总觉得应该为他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就这样决定送去了。虽然我们家离学校只有十多公里,但既然送了,就要服从管理,每个月休息那周再去接吧。孩子那么小住校,你们会担心他不适应吗?担心是肯定有的,但是,我也有我自己的困难,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希望她以后不会像我这样过苦日子吧。我工作的地方离学校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每次过节,我都会去学校看她,谁不想看着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呢?我只是尽我最大的力气,给她更好的学习条件,等她长大了,会理解我的吧。上学期刚去的时候,会担心,她还小,在学校不能打电话,她也不敢找老师,因为别人都不找。只是每次休息回家的时候,再回学校时总要哭上一场,后来就好了,这次放假那么久,她上上周开学去的时候,也哭了很久,到了学校她就习惯啦。开始的时候,我也不适应,想联系生活老师,又怕生活老师联系我,想孩子的时候我还偷偷去过学校门口看,后来就慢慢习惯了,我觉得我的孩子也会习惯的吧,反正迟早都是要出去的嘛,小学不住,初中高中也得住啊。孩子那么小离开家,你们担心会影响他的性格吗?会吗?不会吧?我哪里顾得了那么多?我觉得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孩子那么小,性格本来就会变的吧。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像我们小时候,父母不也没空管我们吗?去学校里还有生活老师照顾她们呢,我觉得不会影响的。多少还是会有一点吧,每次他回家的时候,我都会尽量陪着他,现在看好像他没有什么变化,慢慢长大了应该就没事了吧?一边是因为生源减少学校被撤并,一边是经济发展带来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于是,很多年轻父母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甚至好几百公里以外的寄宿制小学去上学。当然,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先来看看最近这些年被年轻父母热捧的小学寄宿有什么好处:1、学校管理严格,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大部分年轻父母都觉得自己以文化水平不够,没办法教孩子,不如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让老师教。伴随着年轻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近些年私立小学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些学校绝大部分都执行严格的住校管理制度,同时,针对低龄学生,推行一主一副班主任的教学生活相辅的制度,家长们认为,孩子们在学校里,不仅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更能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养成很好的生活学习习惯。2、学校名声不错,生源家庭经济条件偏好:送孩子去私立小学的年轻家长,通常更努力赚钱,他们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在为孩子选择小学的事情上更注重学校的口碑。同时,他们认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和自己相当,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里,比放在自己家附近的公立学校更放心。3、学校硬件条件出色,学生见识不比大城市学生差:这些私立学校基本上开设在市级城市及以上,投资人及管理人对教育葆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他们希望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带给城市及周边需要的孩子们。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学校的硬件设施都不错,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学生们的见识并不比大城市的学生差。正是由于上面这些优势,小城市里新兴的私立学校成了家长们的新宠,然而,对孩子的教育,仅仅是学习成绩的重视吗?这些孩子6岁开始就离开父母,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集体里,他们的心理健康真的不会受影响吗?我们来看一下寄宿制小学有什么局限吧!儿童期、青春期前期,父母的陪伴同样重要: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安全感是人格健康的基石,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焦虑、多疑、缺乏自信、缺乏幸福感,也难以获得成功又幸福的人生。我们都知道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3-6岁是性格初步形成期,6-12岁才是他们的性格品质固化期,而这一阶段,父母的影响最大,一旦错过,也许一生都无法弥补。寄宿学校老师精力有限:虽然学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制度安排,但毕竟老师数量有限,精力也有限,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对孩子的照料是比不上家长本身的专注与投入。而低年龄的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遇到困难或跟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他们的情绪将得不到释放,同时,他们在集体生活里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放松,自然就会保持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更敏感,缺少对他人的信任,缺少与父母的亲密互动。寄宿制学校也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就算学校里只有小学生,大家也别天真地以为里面只有简单的同学关系,不论是什么的集体,孩子们都会遇到普遍性的小团体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校园霸凌。在寄宿制的学校里,你无法真实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状态,同时,由于寄宿,缺少与孩子的亲密互动,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想到找父母帮忙。孩子过早学着伪装和世故,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在了解的过程中,小编发现一个问题:年轻父母们都一致认为学习成绩很重要,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来说,去住宿制私立学校就是最好的选择。甚至,有些人把家里三个孩子同时送到私立学校上学,言语之中透露着他的得意:我有能力承担三个孩子上私立学校的费用,作为父母,我比同龄人更负责,更出色。从小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去上学,就等于更负责和更出色吗?小编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补偿心理在作祟。这和那些认为自己很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的父母们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以及有求必应是一样的行为。补偿心理实际上是成年人的自我安慰。以前,人们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作为孩子,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就算倾其所有也要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认为再苦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替孩子扛下所有的压力,而你只需要负责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一边是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的集体生活,一边是父母传递过来的殷切期望,才6岁的孩子背负着双重的压力,他们怎么可能轻松快乐成长呢?当然,我们不是说把孩子送到私立寄宿学校的父母就是不负责,就算你选择将孩子送到私立寄宿制学校,也别忘了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1、每天至少花15分钟与孩子亲密交流。在这15分钟内,你需要关掉手机,远离电视,与孩子平等地相处,彼此诉说自己当天做的事情和感受,如果你的孩子住校,也尽量在学校规定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和孩子保持亲密联系。2、每周或每半个月专门花1到2小时陪孩子,和他探讨他感兴趣的内容。在与家长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会产生很多成就感;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爸妈对自己的爱;孩子能够以爸妈榜样,在专业方面精益求精,不懂的问题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在爸妈的影响下孩子不仅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且还能够养成自我探索的良好习惯。3、多些耐心的鼓励,少些指责和催促。不管你是不是跟孩子长期住在一起,请保证每次亲密互动时,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平时多给孩子鼓励。请一定反省自己是不是习惯性地挑剔孩子,每天像一个直升机一样在他头顶上盘旋,不停地叨叨他衣服乱放,玩具乱丢之类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重来。如果自己都不能尽力尽力去陪孩子,凭什么认为把孩子交给别人,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行为呢?任何一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教育资源也如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近些年来被年轻父母们认可的私立寄宿制学校也算是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手段之一,只是,我们仍然希望,不管你为孩子选择公立走读学校,还是私立寄宿学校,孩子仍然是你最心爱的孩子,你依然是最有责任去陪伴和教育他的那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jc/10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