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黄霑香港一代音乐狂侠

「伟大的音乐,一定是容易的!因为这样才心口相通,世代相传,人人传诵,歌唱不绝,才会永垂不杇。自绝于群众的歌,艰深得只有大行家才能演奏,必会及身而绝,此后无人知晓,只留下一个名字供人凭吊,而无人复识内容!」

──香港作曲家、填词人黄霑(·03·16─·11·24)

年11月24日,黄霑离开了江湖红尘,留下了一襟晚照。

黄霑不喜欢接受电话采访,他宁可记者先把要问的题目写下来,他再来回答,以免答非所问,或者言不及义。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使用电脑,都到信息的年代了,还用最古典的毛笔书写,他的回答是:“电脑是又笨又教不会的机器!”

他一字一句写下的回答,其实就是最精准,也最不易被人误解的文字了,面对文字浮滥的时代,他的固执,让我们看到了他最务实也最机伶的才情。

黄霑能编善演,填词作曲,无所不通,喜欢看香港电影的人大概都会唱他所写的电影主题歌曲,人人琅琅上口的「道」、「黎明不要来」(《倩女幽魂》)到「沧海一声笑」(《笑傲江湖》)都是影史经典,他的音乐创作更有「海纳百川」的大气磅礴,从「男儿当自强」(《黄飞鸿》)、到「莫呼洛迦」(《青蛇》),把中国的古曲和印度音乐的精髓,全都溶为一体;甚至在新版的《梁祝》中也把传统黄梅调和何占豪的「梁祝协奏曲」改头换面汇聚成魅力十足的新版《梁祝》情音......旺盛的创作力,才华洋溢的词曲才情,堪称港台第一人。

问:你学的是中国文学,做的是广告事业,但是最让人推崇的却是你写过的无数歌曲和电影音乐,是家学渊源?还是苦练有成?

答;我从来没有学过琴。今天我能在琴前乱敲,那是大学时代在宿舍厅中的走音烂钢琴自己创出的指法,完全不对的。

一九四九年由广州随父母亲逃到香港,家中不许学音乐,在严父眼中,音乐是「戏子」的下三滥玩意,有碍求学唸书,那能碰?

但我有幸在中学寄宿,自储零用半年,买了个口琴,加入学校口琴队,这样进入了音乐国度,那时我十岁,一切瞒着家里进行。

教授口琴队的老师,聘自校外,是口琴大师梁日昭老师(他是上海黄庆勋先生弟子),梁老师是极好的音乐启蒙人,我跟梁师十年,自己也努力,但恩师惠我良多。

到十一二岁,技术水平已不差,到十四五岁就跟着梁师到处录音播音,算是他的得意门生了,一个月必有二三次实习机会。

梁老师和作曲家梁乐音先生是好友。梁先生常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地编入口琴,唱片和电影配乐都常常这样。我因此自小就跟着梁日昭老师参加电影配乐工作,李香兰来港拍摄的「一夜风流」,里面的『分离』、『梅花』等歌曲,口琴部分有我份儿。

其后,有别的作曲家找我作口琴独奏乐师,因为初生之犊不畏虎,胆子大,视谱能力百分百,新谱一看,就能完全准确地奏出来,从不出错。那时的菲籍编乐家如VICCRISTOBAL,RAYDEVAL等,都喜欢用我(我在英文书院肄业,和他们用英语沟通无阻)因此常常参加唱片工作,算是经验丰富的年轻乐师,颇为「抢手」。

而因为拿职业钱,经济效益佳,兴趣就大了!后来,还帮编乐家抄谱,音乐就是这样越学越多。我的音乐耳朵很阔,中外古今,什么都听。印度和中东音乐(二十四音)都喜欢。中国地方戏、民歌、美国爵士,欧洲古典,现代如NICKCAGE,PHILLIPGLASS等都听。

听得较少的反而是流行曲。两三个月听一次,知道最近潮流,就够。近来美国流行音乐,水准不高,rap是狗屁。其他万众一声,闷得很,视觉高于听觉,年轻人用眼多于用耳,等于聋子。

问:从业余的音乐演奏家到知名的电影配乐人,想必是一段漫漫长路,你是怎么进入电影音乐领域的?

答:我正式担纲写电影配乐是一九六七年。为关志坚先生当老板的《坚城影业》粤语歌舞片作原创音乐。一口气写了三部:《欢乐满人间》、《火情人》和《不褪色的玫瑰》,前两部萧芳芳当女主角,后一部是陈宝珠。那时,郑少秋是新人。导演是人称“财神”的蒋伟光。

写歌词写得早,一九六0年(我十九岁)就写了,也是梁日昭先生推荐的。此后就没有停。台湾比较熟的是老歌「我要你忘了我」。

写旋律也大约同时开始。

第一词「曲并词」是一九六五年作品,叫「谜」,国语歌,香港「娱乐」出品,华娃主唱,我自己爱此曲,三拍子节奏,旋律不差。

问:你为徐克电影《黄飞鸿》配乐时,不但将古曲「将军令」重新改编,另外填词套用新曲的「男儿当自强」也获得金马奖的肯定,当初为什么会选用「将军令」做电影主题?改编过程又有什么曲折?

答:《黄飞鸿》在徐克兄重新现代演绎之前,粤语片大概已经拍了近百部,大多数是胡鹏导演,粤剧红伶关德兴主演,配乐永远是「将军令」,粤乐奏法(齐奏居多)。

这首南方器乐,本是琵琶曲,历史起码百年,我从小就耳熟能详,徐克兄找我配乐,声明要用「将军令」。但这首曲和多数中国间音乐同一通病,常有趸叶横拔,无关宏旨。我有心去芜存菁,找来二十多个不同版本,听了个多月,又向挚友中乐大师吴大江兄处找来国乐团总谱,反覆推敲,写了五个不同的版本,都不惬意。正在有点徬徨,忽然救星从天而降。

那是香港唱片界大哥黄柏高兄,他当时是华纳之重臣。我每年都和大唱片公司高层做春秋之聚,一夜与柏高兄及他的大老板保罗伊荣夜饮,谈及工作近况,听见我在改「将军令」,漏了一句:「林子祥想唱『将军令』,想了很多年。」

我一想,此事好办,饭后就说服了徐克,当夜即写好第六个旋律修订稿,加上歌词,送克兄过目。

他居然一看就说ok。

而林子祥要赴美!我请老搭档戴乐民(ROMYPIAZ)在琴上弹了极简单的TEST,在录音室教林子祥发挥丰富想像,幻想金鼓齐鸣,管弦并喧的BACKING(背景),一小时内粤语国语全唱好。他当夜就离港飞美,今天听见的音乐,全是后来加上去的,动员了全港最好乐师,包括黄安源、王静、葛继力和阎学敏等国乐大家,算是高手云集的钢铁阵容。

问:「男儿当自强」的音乐阳刚雄浑,让人荡气回肠,不过,那是古曲新编,你替《笑傲江湖》创作的「沧海一声笑」,既是文字想像的具体「声音」化,又是可以让人欢唱述志的杰作,创作的原委为何?

答:《笑傲江湖》不像「将军令」那么手到擒来,我写了六首不同旋律,首首让徐克大兄打回票。

一向只是业余乐人(虽然拿专业酬劳),我正职是广告人,是自创的「黄与林广告公司」主席(后来公司卖马给全球最大广告集团「盛世」(SAATCHISAATCHI),工余之暇才搅音乐,写歌填词实在是玩票性质,不能让这半嗜好半工作的事,占去我平日太多时间。

所以一旦太多打回的事情发生,就心中有火,肚中有气,因为日常工作程序都给搅乱了。

不过已经接下来的工作,还是要完成的。于是又再挑夜战,苦苦思维。

苦思了很久,也无结果。随手拿起黄友棣教授名着「中国音乐思想批判」翻。

翻了两翻,四个字射入眼帘:「大乐必易」!

是引「乐记」上的话!

脑中马上轰了一下!就这样豁然灵通。

《笑傲江湖曲》是江湖高手金盆洗手后,退出一切纷争,和知己知心知音挚友合奏的歌。

这首曲上有两大可能。

一是极深奥。非有极高功夫,根本弹奏不来。

一是极浅易。连小孩都会。但一经高手演出。其韵味也超凡入圣,有如天籁。

「大乐必易」!哈!伟大的音乐,一定是容易的!因为这样才心口相通,世代相传,人人传诵,歌唱不绝,才会永垂不杇。自绝于群众的歌,艰深得只有大行家才能演奏,必会及身而绝,此后无人知晓,只留下一个名字供人凭吊,而无人复识内容!

好家伙!这还不易?

五分里就写下旋律,再砌了半小时,五段词也都填好了。

为什么写得这样快?

因为根本没有写。

我只是把五音音阶旋律下行两次,再来一次上行,其中来一个往复,三句半旋律,完卷!

词意有一半来自毛润之(即毛泽东)的《沁园春》,再混一点黄霑,如此而已。一点也不难。

抄好谱,传真过去「电影工作室」。加了句按语,说明创作过程后,并声明是最后一稿,再打回票,请克兄另找高明。

声明中,还有国骂与男性充血生殖器官素描漫画,徐兄一看,知道我不是闹着玩的,噤声不响,叫助手答话:ok!

这是「沧海一声笑」真实故事!

问:你替徐克监制,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所写下的配乐鬼气十足,又有振荡剧情的功力,另外,「道道道」与「黎明不要来」两首主题歌曲,风格截然不同,一个粗犷豪迈,一个浪漫深情,为这部聊斋电影填充进不少现代新意,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音乐想法?

答:《倩女幽魂》本来不是找我配乐的。

但我很喜欢李翰祥先生的旧作,「聊斋」是九岁就看的小说,极爱蒲松龄笔下气氛。所以一知道徐克兄监制此戏,就毛遂自荐。

我这人,脸皮厚:有喜欢做的工作,往往不避尴尬,主动争取。香港影坛不拍「鬼片」已久,忽然来一部,令我配乐瘾大发,浑身发痒,因为鬼域声音,自由度高,什么现代音程与和弦,都可以试。而且那时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面世不久,有此电子组合乐器,一切诡异音乐,手到擒来,于是就缠着老徐问:「能让我配《倩女幽魂》吗?」

徐克却摇头摆手,一脸难色。

原来执导的程小东兄另有班底,一早就找了惯常合作的人。

我只好把满口涎沫吞回肚里。

但依然死心不息,以后,一见克兄,就打听:“《倩女》拍好了吗?配好乐了?”

哈哈!想不到。老天不负有心人!

忽然,答应配乐的同业有事:不做了。

老徐就告诉小东兄:「快找黄老霑!」于是,马上接手。

主题曲是在戛纳写的。

我常去法国,却从未到过戛纳。那年,徐克夫妇、黄百鸣、泰迪罗宾等都去,我就跟随骥尾凑趣到影展观光。裸胸沙滩和法国美食令我乐思充沛,一夜已经写好了主旋律。

回港飞机上,徐克说午马有场林中舞剑,约一分钟,可以有插曲,我们边谈边喝,薰薰然就写好了「道道道」,曲词全起货。

不过,戏里面的「道道道」有个观众看不出来的大毛病:完全不对嘴!

因为拍戏时,现场播出音乐带,武师替身代午马舞剑时,边舞边对嘴型,但摄影机却用快格拍,当然半个字都对不上,可是观众没有察觉,午夜场一曲告终,掌声震院。

歌本来想找林子祥唱的,但他人不在港。

第二人选是樊少皇的爸爸樊梅生兄。我们在六十年代初期,常常一作幕后男声合唱,所以我知樊兄嗓子会合适。但樊兄脚疾,到了北京就医,要一个月后才回。等不及,只好捉了媒婆上轿。这就是为什么黄霑唱起歌来的原因。

唱歌我歌龄不浅,六十年代「邵氏」、「电懋」的黄梅调戏,全有在下的合唱歌声,(连《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内),不过不能独唱,除非用力压粗嗓门,学美国爵士小号大师路易岩士唐(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ARMSTRONG)的方法,否则不堪入耳。

至于「黎明不要来」,故事笑死人。

歌是最后才说要加的,已经来不及写了。但我有旧作,是嘉禾时装片《先生贵姓》写好了没用上的东西,这部戏是应召女郎电影,我写的剧本,女主角是曾庆瑜,剧中人最怕黑夜,因为一入夜就要让狗男人蹂躏,所以常常彻底不睡,等待黎明。后来爱上了男主角,灯塔前在开蓬车上抵死缠绵,就唯恐黑夜过短,希望晨光不现了。

这场戏我写了歌,没有用上。

我觉得可以用在聂小倩和甯采臣的LOVESCENE里。

徐兄在电话上听到我哼了旋律,就说可用。

我把原来歌词改了几个字,已经全无破绽。

旋律中段首句,我用了个降E音,正是小时候吹口琴英国怨曲BLUES常用的BLUENOTE,居然甚有新鲜感,很得行家谬赞。

叶倩文的演译极佳,这歌受欢迎,她功劳大。

问:这些知名电影中,几乎无片不歌,你也因而写下无数知名歌曲,电影中真的有必要加进这么多的歌曲吗?

答:东方电影多插曲,不独国片唯然,日本电影和印度电影都歌声不少,观众也接受。

也不能一概而论优劣,要看用得好不好。

其实,欧美电影也多歌,不过多用作过场背景音乐。

问:很多人说电影是配乐,配衬即好,但是武侠电影中的配乐却如挥之不去的鬼魅,四处出没,有时很动人,有时却嫌干扰,你的想法呢?

答:音乐过多,是中国武侠电影通病,但这是大部分导演的要求。我常常和他们吵得不欢而散。但因为他们是最后决定者,所以我的意见极少受采纳。

这也是我近年不肯再配电影音乐的原因之一。合作的队伍,口味无法统一,还是不合作为妙,省得友谊受损。

问:你如何品评中外电影配乐作曲家?《卧虎藏龙》的谭盾虽然得了奥斯卡奖,但是臧否不一,你觉得呢?

答:谭盾我是佩服的,周文中教授的大弟子,强将手下,自无弱兵,但他配电影音乐,功夫不算顶级。《卧虎藏龙》也不算太好。

世界大师如埃尔默·伯恩斯坦(ELMERBERNSTEIN),莫里斯·雅尔(MAURICEJARRE),弗朗西斯·莱(FRANCISLAI)等等,我都十分敬仰。杰瑞·高德史密斯(JERRYGOLDSMITH),米榭李格兰(MICHELELEGRAND)和武满彻诸贤也精彩。

新人我喜欢汉斯季默(HANSZIMMER),他的《黑雨》好极!

北京的赵季平也很好!和张艺谋兄配搭得很合拍。他用音乐,适可而止,尤其难得。

问:长期合作的工作伙伴中,是不是经常有不同意见?你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答:我和徐克兄合作得最惨烈,吵得最凶。

我的好歌全是他逼出来的,令我心存感激。但很多时,我气得想杀他。

为了不令施南生(徐克的妻子)变寡妇,只好不合作,单做朋友,吃喝玩乐,言不及义算了。

问:总有合作得比较偷快的对象吧?顾嘉煇先生和你合作的作品极多,从「楚留香」到「真情」,不论是古装侠义,或是家庭伦理题截,都是脍炙人口,传唱不歇的通俗音乐力作,你们合作三十三后也曾在九八年在香港红馆举行了煇黄真友情音乐会,连唱八场,轰动一时,你们是怎么合作的呢?先有曲?还是先有词?

答:和我合作得极好的是大作曲家顾嘉煇,非常合拍,得遇辉兄,是我之幸。

我们合作了几十年,半句嘴也没吵过,但清心直说,有屁便放,从不婉转,但也绝不恼对方。

他写好旋律,简谱送过来,我一看就知他心意,半句话也不必多问,完全心有灵犀。

我们可以联句。联段。他写A,我写B,一合起来,如出一人之手(像「秦俑」的「焚心以火」)。

一般说来,是他先写旋律,我按谱填词。

平日绝少见面,电话和传真机上做妥全部工作。

歌和词,哥儿俩一向直言论相,坦诚说出心底意见,而且多数为对方采纳,工作过程十分愉快顺畅。私交也极好。

问:资料上记载你是一九六三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之后再修读粤剧史及粤剧音乐,一九八三年取得港大哲学硕士学位,后来又到港大亚洲研究中心社会学系攻读博士课程,研究普及文化,细读你的歌词创作,时而古典,时而现代,时而文雅,时而狂放,格式更是千变万化,感觉上像宋词般自由洒脱,你是怎么扎下这样文学基础?

答:我自己是唸中国文学的,唐诗宋词元曲,略识之无,因此时常用了前贤词意和词汇而不自觉。

本来我主张流行歌词应该尽量贴近口语,但听众似乎不太接受。过去,我做了不少失败的实验,始终无存进,终于才放弃了。现在文白由之,不管口语不口语了。

而因为是广告人,又在大众传媒打滚多年,所以喜欢群众语言,从来未避俚俗,觉得活生生的日常用语,最有生命力。

问:香港媒体访问你时说和你谈话有如阅读百科全书,博学多闻,反应敏捷,是一般人对你的评语,你平日爱看什么书?文风多变,文白夹杂的自由自在似乎已是你的特色了?

答:平日我阅读兴趣甚广泛,看得下就看,洋中同等,古今不分。

最爱李敖。白先勇,金庸,胡适,李白。

也蛮喜欢龙应台。

受不了余秋雨!甚酸迂,令人胃作反。

英国人我喜欢亨利米勒和海明威。

最近看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

至于不守成规,那是创作基本要求了,也没什么。而写得多,写得久,不免自成风格。

问:你写歌无数,精通流行市场脉动,你和歌手的配合情况如何呢?面对商业行销的市场生态,你有主自权吗?

答:和歌手合作,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往往是商业关系多于艺术要求,流行音乐始终是商品。

但这方面,我算是很幸运的。此地的歌手大多合作过,因此铜臭之余,也有艺术上的满足。

提名/得奖纪录:

《上海之夜》(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

《倩女幽魂》(金马奖提名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

《笑傲江湖》(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香港电影金像奖最最佳原创歌曲)

《秦俑》(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

《黄飞鸿》(金马奖最佳原创配乐;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

《倩女幽魂III道道道》(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配乐)

《何日君再来》(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歌曲)

《黄飞鸿II男儿当自强》(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

《笑傲江湖II东方不败》(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歌曲)

《武状元苏乞儿》(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歌曲)

《战神传说》(金马奖提名最佳原创歌曲)

《青蛇》(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配乐)

《梁祝》(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

扩展阅读:

1.香港电影有哪些经典的配乐以及配乐师?

2.为什么说中国大陆出不了优秀的电影配乐人?

3.配乐大师梅林茂:配乐就像给电影化妆

4.坂本龙一: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5.电影配乐的发展历史

6.谈《出租车司机》中的配乐运用

7.日本有那些牛逼的配乐大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jc/7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