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年1月13日贵州日报11版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白云深处,麦架河畔,风起云涌。
以商为名,因商而建,依商而兴。贵州商学院沿于年的“贵阳市尚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76年来,扎根贵州大地办学,历经中专、大专及本科办学三个阶段,培养了8万多名商科英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尚信塑品,致用立身。贵州商学院紧跟政策导向、紧扣商业变革、紧贴行业需求,围绕“商”做文章、“新”上下功夫、“用”上见成效,凸显“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进、与行业企业成长共赢”的办学特色,在成为一所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新型商科院校路上奋楫扬帆、破浪前行。
贵州商学院思齐楼远眺
狠抓学科专业建设夯实内涵发展新基石
时光的表盘上,镌刻着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事件。
年11月29日,贵州省商务厅与贵州商学院合作设立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学院揭牌成立。
这是贵州商学院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融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工作,立足贵州高质量发展,服务贵州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的重要举措,更是贵州商学院抢抓发展机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扎根贵州大地办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内陆开放型经济学院的成立,对于丰富和完善贵州商学院专业布局,调整学科结构、彰显办学特色、凸显高校五大职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一场办学治校的全面考验。”贵州商学院党委书记吕国富说。
这是一次有力尝试,吹响了贵州商学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的号角。
贵州商学院成为全国唯一设置内陆开放型经济学院的高校,为贵州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培养高级国际商务人才打造了高水平教学平台。
近年来,贵州商学院坚持以“特色办校、学科强校”为战略引领,按照“需求导向、商科为主、服务地方、对接产业”的思路,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推动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专业与课程建设水平。
省级一流专业达到7个、占专业总数的25%;
着力培育建设商贸流通、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大数据与信息技术5个专业群;
不断加大“金课”建设和培育力度,《现代仓储配送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双语)》《财务管理》《创新创业基础》《园区能源管理系统改造》等2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金课”(一流课程)。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推进管理科学与工程进入省级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开展交叉学科研究;
启动硕士授权单位建设,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内涵发展,聚焦风险、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不断凝练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聚力推进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
围绕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建立校级项目库进行培育,重点获批省级立项,力争国家级突破,建设紧贴现代服务业和商业数字化需求的一流专业群,打造与一流专业相衔接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群。
在推进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上,贵州商学院步履坚定。
“我们不断建立完善学科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举措,来推进学科专业体系建设。”贵州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兵说。
贵州商学院引进陈鲸院士签约仪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年6月15日,在灯光闪烁的大会堂里,贵州商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著名科学家陈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引进陈鲸院士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陈鲸院士加盟我校必将发挥头雁效应,成为引领商学院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赶超、蝶变跃升的新引擎。”吕国富对未来更添信心。
吕国富在会上表示,贵州商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加强跨部门联动,做好“后勤部长”,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实现精准个性化服务,让陈鲸院士能够在学校轻松工作、安心科研。
这是贵州商学院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贵州商学院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大力引进学术领军人才,着力推进学术团队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水平,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拿出真金白银做实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构建校院两级人才服务专员体系,推进科研激励体制机制改革,广发“英雄帖”,培育汇聚“金子”到黔中大地来发光。
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博士13名,内培博士毕业3名、新增在读博士16名,聘外籍教师7人次,获省级教学名师(金师)2人,新增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1名、省商贸物流专家库专家等各类专家52人次;
持续实施“撷英师资工程”,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师风、职业素养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培养工作;
坚持开展新进教师培训,组织63人次参加“全国高校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暨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学术论文写作发表专题培训”,选派8名教师参加双语教师相关培训项目,组织19人次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成果导向教育系统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培训会”,新增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15人,有计划地选派4名教师到行业企业或主管部门跟班学习。
年,贵州商学院人才工作新亮点频现。这背后,是无数个夜晚中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是无数次唇枪舌剑中的头脑风暴、是每一个时刻中不忘初心的坚守。
“我们通过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思政课队伍建设、建设管理和支撑队伍、持续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力,不断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罗兵说。
贵州商学院内陆开放型经济学院成立仪式
构建政产学研融合培养体系探索高素质专业人才新路径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年3月28日。
当天,贵州商学院与贵州长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贵州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举行,双方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我们坚持邀请企业走进来与学校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夯实产教融合基础,打造校企联合平台,建强长效合作机制,为‘四新’‘四化’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吕国富说。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贵州商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贵州商学院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面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因材施教,强化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共建资源、合作促进就业”的“一中心、三坚持、三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与北京华联集团合作举办“新商科卓越人才班”,与贵州百灵药业合作举办“新商科特培人才班”,与贵州饭店合作举办“酒店精英人才班”;
与北京中科致远、上海萌泰等企业合作获批《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AI智能技术助力教学资源优化建设研究》等4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贵州启云智谷公司向新商科实验中心投入人工智能设备,与相关专业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并提供定制课程套件,对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余名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除了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共同促进专业建设,校企双方还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建设。贵州商学院已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等共建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此外,校企双方还合作促进就业。利用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参与教师与企业的科研合作等机会,增进学生和企业的相互了解,提高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提升就业质量。部分合作单位还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培训。学校每年邀请合作单位参加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年以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线上线下近千场招聘会,促进学生就业。
“学校坚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加大校、企、地三方融合深度,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吕国富说。
贵州商学院承办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高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洽谈会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办学“新样板”
年8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东盟国际艺术暨教育成果展“中国—东盟跨境教育国际合作论坛”上,罗兵表示,期待与国内外教育同仁一道,抢抓RCEP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教育对外开放上团结合作,携手打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17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与贵州高校国际交流洽谈会,获“中国—东盟青少年活动交流中心贵州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授牌,33名志愿者获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优秀称号。贵州商学院努力寻求全方位尝试。
贵州商学院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近年来,不断创新对外合作交流形式。积极拓展对外交流的渠道和领域,瞄准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积极寻求全方位合作,在师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搭建对话平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按照“小规模、高层次、树品牌”的要求,在现有对外合作基础上,多渠道开展学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积极推动本科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此外,加快拓展合作办学形式。按照“发挥商科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服务学校发展”的思路,完善国际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国际化办学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推进与贵阳高新区合作,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学院。按照“多渠道联系建平台、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要求,与办学类型、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等相符的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多形式合作办学实践。
以对外交流合作为纽带,加强与境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办学水平,贵州商学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与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管理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泰国马汉科理工大学等RECP成员国高校开展了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交流与合作;
与瑞士西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1所国内外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
举办本科教育以来,共选派44名交换生出国(境)交换学习,组织管理干部和教师22批次59人赴国(境)外进行交流考察,涵盖美国、英国、爱尔兰、瑞士、德国、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接待美国蒙赛罗大学等11批次国外高校代表团来校交流访问;
加大与境外合作交流力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会议、活动、双向交流活动,聘请外籍教师7名。
“我校将不断完善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做好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开放办学力度,加大引进非通用语言类教师力度,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办学步伐,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罗兵说。
供图贵州商学院党委宣传部
苟先茂赵岩张俊胡晓梅
编辑侯帮虎
二审肖知潞
三审李庆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