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散花开,复课是否归来?眼下,随着全国疫情封控政策放开,不少城市的教育部也先后发布了新的复课政策,大部分城市学校有望在春节后迎来清朗的读书声。但民办教育的春天却很难再重现了。在疫情封控的三年内,隔三差五的停课、长达数月的网课学习,已经彻底地让民办教育体系“变了天”。最近发布的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倒闭民办院校数量最多的一年,或许我国民办院校倒闭浪潮即将来临。在了解过许多学生和家长们的想法后也会发现,相比于民办院校来说,大家对于公立院校的认可度相对较高:毕竟公立院校有国家相关部门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保障,而民办院校无论从办学质量还是就读费用来看,都不占据优势。本期显微故事找到了一群民办教育行业的管理人员、老师,以及学生家长,他们之中:有的人在疫情期间为女儿精心挑选“安全”的教育机构,但依然遭遇了闭店跑路,学费无法退回的窘境;有的民办教育校长在发现招生困难后,第一时间选择降薪、裁员,甚至将招生指标转化为老师的业绩考核,最终校长自己转行做了社群团长;
有的人躲开了K12,躲开了早教机构,从事的是艺考培训,但依然无法在疫情期间继续创办了7年的培训学校,散伙收场;
还有的人是民办教育的HR,从教育行业腾飞到转型,她从企业内部看到了大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团队,同时她也被迫从“招人者”变成了“催债人”。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文
蜜丝桃、cana酱、王佳佳
编辑
卓然
1
“老师让我们等复课通知,
结果却等来了停业通知”
白月35岁北京5岁女儿的母亲
年底,我女儿的早教课元就打了水漂,我们还剩下60多节课,将近2万的课包还没上。
那天,没有任何征兆地,校区突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