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折
编辑/封成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在社交网络上,许多事的终成正果被称为“上岸”,比如考研、考公,校招、社招。女孩们也将成功接种九价HPV疫苗或者预约上九价第一针这件事,称为“九价上岸”。
小红书关于HPV疫苗的热门帖子里,每天都有“上岸日记”在更新:已预约的截图页面、医院的接种登记单、蓝绿色边缀的默沙东九价白底疫苗盒......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女孩们分享着她们即将注射或者已经注射的幸运,从肌肉到灵魂,像被喜悦张满的船帆。
年临近尾声,得偿所愿的年终总结越来越多。
而如安乔这样陪跑至超龄的人,是至今未能上岸的搁浅者。
对了,陪跑,指的是坚持在“约苗”医院平台订阅到苗通知,有渠道集中放苗的时候会蹲点抢苗,却始终与HPV疫苗失之交臂的无效等待。
HPV,全称HumanPapillomaVirus,即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而宫颈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HPV疫苗,正是适龄女性预防宫颈癌的一级措施,最有效的途径。
当前在中国上市的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除了二价有一支去年上市的国产疫苗外,四价和九价都为进口。“价”代表的是疫苗覆盖的病毒亚型的种类,“价”越高,覆盖的病毒种类越多。“网红”的九价疫苗,能够有效预防16/18/6/11型的高危亚型HPV感染,并且预防五种低危亚型HPV病毒,是年轻女孩的接种首选。
有媒体形容,过去一年,中国女性对HPV疫苗陷入了疯狂。
安乔不否认,这里面有情绪传染和焦虑营销的成分,所有人都在交流这件事,来自医学博主的科普、网红或者网友的分享,甚至朋友圈也能刷到别人接种的消息。“好像每个人都打了,你是最后一个没有抢到的。”
但是电商平台的秒杀拱火也好,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也好,至少,国内女性群体对于预防宫颈癌的普遍意识确实提高了,接种疫苗的认知教育从一片空白,到今日甚至有了逐步主流化的迹象。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7万,死亡人数约31.1万;其中,中国的宫颈癌年新发病例约13.1万,死亡人数约5.3万。近十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稳步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第1位;在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是排名第2位的恶性肿瘤。而进口二价HPV疫苗在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慢跑,才逐渐走向大众市场,四价和九价更是严重迟到。
这种疯狂,或许是必然,并且仍然来得太晚了。
安乔不清楚女性罹患宫颈癌的几率是多少,但对她自己来说,就是零或者百分之百。九价疫苗可以预防到90%以上,这是她能够给予给自己的,确定的安全感。社会不能提供给女性的安全感很多,她这一生需要穿越的恐惧太过抽象,癌变的危险反倒变得具体。至少这一次,她可以主动规避。
但问题是,没有苗,没有上岸的船。
至年,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卫生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全中国9-45岁适龄女性累计接种.74万剂次HPV疫苗,累计估算接种率为2.24%,整体覆盖率不足0.05%。
然而,全球已有半数以上WHO成员国将HPV疫苗接种引入或部分引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已有5个国家项目的目标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22个国家的接种率达75%以上,估算全球适龄人群HPV疫苗接种率为15%。
巨大的差距背后,是疫苗供应的极度紧张,和国内无数等待接种的适龄女性。我们甚至不需要触及那些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人们容易受到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疫苗自费价格高昂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哪怕是在意识更为先锋、资源相对优越的一二线城市,全国接种率超过5%的城市也只有11个。
最高的是北京和上海,分别为8.28%和7.37%,也并未赶上世界平均水平。
大城市里认知足够,接种意愿强烈的年轻女性,依然要为此挣扎、赛跑,或者付出无限期的等待。
虽然网上的“上岸日记”铺天盖地,但在现实的深流海域里,那些被搁浅,甚至被淹没在水面之下的,才是绝大多数。
01渡口
安乔第一次认真意识到“打疫苗”这件事,或者说对此变得严肃起来,是她24岁结婚那年。
她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人,但在这个年纪结婚,倒是应了长辈嘴里那句“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虽然她痛恨这种逻辑,也深知自己的婚姻并非是为了出于年龄的破规定。
给许滢儿发请帖邀请对方来成都参加婚礼的时候,昔日同学满口欣喜地答应了。但临近婚礼前,许滢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