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的中国国际学校,品牌建设之路怎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的概念出现于基础教育办学主体向社会进一步放开的上世纪90年代。从那时起,职业教育集团、民办教育集团以及公办学校教育集团纷纷出现,集团化办学模式在本世纪持续蓬勃发展。

什么是集团化办学?

最初,以公立名校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是缩小中小学教育差距的一种尝试。名校利用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教育教学优势,联合一定区域内的多所学校,通过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进行运作,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1]

杭州是国内较早开展大规模集团化办学的城市,早在年,杭州市六城区内就有近40%的中小学校在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的“杭州模式”让杭州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学校组织的重组提升。[2]

今天,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集团化办学主要可以分为“依附型”和“均衡型”两大模式。[3]“依附型”的代表就是“杭州模式”所采用的“名校集团化办学”,以一所社会知名度较高、办学质量优异的名校为核心,其他学校依附于名校品牌,并在名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引领下办学。“均衡型”模式下的学校之间有着更为均势、平等的关系,集团内的各所学校品牌共建、资源共享。

以上两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目前,中国集团化办学的国际学校中,哈罗、德威等品牌开设的学校就属于“依附型”办学,百年英伦公学的品牌影响力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各分校的落地开办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上海著名的的“世外系”“平和系”等学校同样属于“依附型”办学,各直属校、托管校均依附于本校的品牌。而青苗、领科等教育品牌则更接近“均衡型”,虽然各校区开办时间有先后之别,但总体而言,这些学校品牌的影响力是在所有分校的均衡联动发展中才得以建立的。

创校于年的伦敦德威公学

图源:dulwich.org.uk

集团化办学的品牌建设方向

是什么?

对体制内学校而言,通过公立名校牵头引领的集团化办学,一方面可以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激发活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扩张增值,让区域内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得到提升。

对国际学校而言,“依附型”集团化办学可以让学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更高的办学起点;“均衡型”集团化办学则能让各所学校联动发展,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中国国际学校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品牌建设的努力方向。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指出,教育的品牌价值在于实现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增值。[4]品牌影响力与品牌公信力分别对应着“看得见”与“信得过”两个方面,只有在两方面都表现良好,才能说是具备了“品牌竞争力”。

影响力的增值,可以通过优化集团内部治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发挥规模优势、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形象等方式实现。公信力的增值,要依靠名校优势进行品牌输出,以老带新,通过深度的合作互动让新建分校的办水平和社会声誉迅速提升。

集团化办学的品牌建设策略

有哪些?

要在集团化办学中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公信力,中国的国际学校品牌需要兼顾对内的集团学校建设和对外的品牌宣传、资源整合等工作。目前,国内一些国际学校品牌已经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品牌建设策略。

1

各分校特色发展,优势互补

青苗教育集团是中国国际教育界集团化办学的“老将”,至今已在全国布局了8所青苗学校和16所青苗幼儿园。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青苗采用“均衡型”发展战略,让品牌旗下的每一所学校都找到各自的发展特色,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青苗学校北京顺义天竺校区凭借强大的师资和亮眼的升学成绩,让青苗的高中教学实力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海淀四季青校区有着最大的校园面积和最先进的校园设计理念,青苗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通过海淀校区的具体展现而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策略下,人们提起青苗时,想到的不是某一所光芒盖过了其他成员的“名校”,而是由所有青苗学校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的青苗品牌。

青苗学校及青苗幼儿园的全国分布情况

图源:青苗教育集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zl/10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