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人或动物间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而且部分人留有严重后遗症、终生致残,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经蚊虫媒介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于乙类传染病。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经过皮肤进入人体,由于蚊虫可以携带乙脑病毒越冬,并可以经过卵传代,所以蚊不仅是传播媒介也可能是病毒的长期宿主。因此乙脑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南方为6~8月,北方为7~9月。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源

乙脑的传染源是受感染的动物和人。动物:主要是猪,其次为家鼠、猴、马、牛、羊、兔、田鼠、仓鼠、鸡、鸭以及鸟类等。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道理,是由于猪的乙脑感染率高,成幼猪均可感染,更新换代快、数量多,与人的关系密切,且多种蚊虫有兼吸猪和人血的习性,是乙脑病毒的最主要的扩散宿主和传染源。国内外许多学者和防疫人员,用猪的感染率预测乙脑发病主的指标,人受感染后,经1-5天,出现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乙脑潜伏期一般10~14天左右,大部分病例在10岁以下的儿童,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

乙脑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治疗首先应该从退热、营养补给两方面入手,避免在短时间内加重症状。并且对患儿各种临床症状针对性处理。

5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

1.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0岁以下儿童均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接种,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儿童经初次基础免疫后应按规定加强免疫。

2.灭蚊防蚊: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不提倡露宿。

监制:杨勇审核:谢安平编辑:独巧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zl/5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