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的常见问题答疑!宝妈立即收藏起来!
1.正常体温是多少?
答:正常腋温是36-37℃,肛温是36.3-37.5℃。因宝宝的特殊性,不建议测口腔温度,因为容易因测量不当出现温度计破裂而出现意外。
2.如何测量宝宝体温?
答:现在市面可供儿童使用的温度计有三种,数字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耳温枪和额温枪)、水银温度计。年龄较小或不配合宝宝可选数字电子温度计,测量肛温,时间短,便于读数(不会度数的家长可选);红外线温度计方便快捷,但易受体温影响而导致体温不准确;年龄偏大的可选水银温度计,测量腋温,一般体温计前水银头较短的可用测肛温,较长的测腋温。
3.测体温需要多久?
答:水银温度计测体温一般5-10分钟,测肛温5分钟左右。
4.发现体温升高怎么办?(划重点)
答:当家长在发现宝宝体温升高后,第一时间测量体温,如果体温低于38.5℃,可暂时不予退热药,多饮水,及时复量体温,更换衣物,避免再次着凉;如果超过38.5℃,口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二选一,如果口服较困难,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退热,间隔4-6小时。
5.发热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
1)感染性疾病:例如感冒(着凉后出现发热,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扁桃体发炎(通常会出现高热,容易反复,持续时间长)、手足口(手、脚、口腔、肛门出现疱疹)、肺炎(伴随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等等;
1)非感染性疾病:出牙导致的发热,通常体温不超过38.5℃;注射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2)积食引起的发热,多以低热为主,伴见食欲下降,呕吐等等消化系统症状,舌苔厚腻。
6.什么情况的发烧需要带宝宝及时看医生?(划重点)
答:1)小于3个月的宝宝突然出现发热,有可能是严重疾病造成的;
2)持续超过5天的发热,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引起发热的原因;
3)体温达到40℃;
4)宝宝行为发生改变:比如不爱玩耍,很少说话,没有食欲,对周围食物漠不关心;
5)出现脱水症状:小的婴儿换尿不湿的次数减少,或大的宝宝小便的次数减少、哭时无泪、囟门、眼窝凹陷等;
6)注射疫苗后体温超过39℃,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需要找医生判断下是不是由于疫苗反应引起的;
7)宝宝出现抽搐。
7.中医中药退热效果好吗?
答:中医中药退热效果很好。很多家长认为中药见效慢,退热不及时,事实上在专业医生的辩证下,服用中药退热效果明显,且治疗全面。
8.退热药和中药可以一起吃吗?
答: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时,需要口服退热药,但是退热药只有单纯退热的作用,没有治疗作用,可以服用中药退热治疗,二者不冲突,可以一起吃。
9.服用中药期间大便颜色深正常吗?
答:服用中药期间大便颜色加深属正常现象,通过大便排出体内热邪,从而达到退热的效果;其次中药颜色本身偏深,也会使大便染色。
10.除了口服中药还有其他办法吗?
答:我院在退热方面经验丰富,在中药口服治疗之外,可用我院的小儿退热洗剂(1-2次/瓶,可用2-3瓶)泡澡退热,退热效果好;还可选择小儿推拿退热,点刺大椎、耳尖放血等外治手法,效果均显著。
11.中医药退热的优势?
答:1)对于反复发热,无明显原因,无原发病及器质性病变者效果明显;2)对积食引起的发热效果好,通常此类发热以夜间低热为主;3)出牙引起的反复发热亦可;4)对于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均可通过中医中药治疗。
12.为什么宝宝发热食欲会变差?
答:中医讲肺胃相关论,提出外邪侵袭人体,正气抗邪外出,出现发热;肺与脾胃相关,热郁肌肤,肺失清肃,气机升降失和,腑气不通,胃纳呆滞,故食欲下降。因此,家长不用担心,宝宝病情好转后食欲会自动恢复。
13.发热时的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发热期间的饮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糖分过高的食物;2)多饮温水;3)少量多餐,对于食欲下降的宝宝不建议强行哺喂,以免出现积食。
14.家里可以常备的退热药有哪些?
答:1)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或栓剂;2)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柴桂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小儿清热宁颗粒等。
15.发热需要吃抗生素吗?
答:可通过查血常规明确,如果是细菌感染,可服用抗生素,一般建议服用要足疗程;很多家长在发热的第一时间给抗生素,并未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建议服用满3天后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