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先行示范之
幸福
面孔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幸福。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民生事项是一个永恒的民心工程,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当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当大病不必出市,小病就在家门口医,稳稳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今年5月,医院,陈女士注射了抗D免疫球蛋白,有效避免了生产中的溶血后果,成为“港澳药械通”落地深圳后的首批受益者。
同月,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发布“入学专项奖”,初三毕业生温深航成为荣获这所深圳首家“国字号”高中第一批“入学专项奖”金奖的五人之一。
从不出深圳难症就取得有效治疗,到在家门口便能收获“国字号系”教育,近年来,深圳在民生供给的教育、医疗领域正不断收获市民的点赞与信赖。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共分为5方面47条,其中一方面就是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其中,教育、医疗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占比过半。
曾经一度被称为深圳短板的局面,如今,一举扭转成经验做法面向全国示范。
深圳在教育、医疗上实现全面跃升,真切地实现了让幸福感就在市民身边,也让“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触手可及的当下。
徐峰刘珊
资源高效流动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听说这所新校是由光明实验学校主持办学,我们家长心里的石头可就落了地。”家住深圳市光明街道东周社区的林先生一直以来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