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不是病!小儿发烧不是病!!小儿发烧不是病!!!
因为身边宝妈比较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宝宝发烧了,马上就给孩子吃退烧药,要不就冰敷物理降温,没有什么效果就去看医生。
“医生,我家孩子发烧了,吃了退烧药,当时好了,现在又烧了”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屡见不鲜。
正常环境下,儿童体温超过38°C均应视为发热。在孩子发热前,多少都有一些先兆,如饮食减少、活动减弱等。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薄弱,易虚易实,若高热持续不退,往往危及患儿生命。小儿发热常与肺、胃、大肠的关系比较密切,
“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则肺气升降失司,遂致咳嗽气喘;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有热邪,则易化热下行于大肠,更因小儿食积较多,故胃为积热为多见;
小儿受邪后传变较快,往往表证未解即出现阳明里热证候;
或因邪势过盛即逆传心包,温邪久羁,也可入营,则可出现伤阴证候。
其实,发热是一种表现,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因此,对于发热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观察并寻找引起发热疾病的表现。
爸爸妈妈能及时、准确地注意并描述这些表现,会利于医生对孩子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下面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发热的症状
皮疹
孩子容易患发疹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风疹等。
中耳炎
中耳炎也较易侵犯儿童。通常都是在患过感冒后,述说耳痛,有时还用力拉一侧耳朵。
此时用手电可观察到孩子耳道内有液体淤积或流出,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察。
再有,测量耳温时,一侧明显高于另一侧达0.5°C,也提示耳温高的一侧可能有发炎。
积食发烧
积食发烧初期一般肚子烫、手心烫,肚子与后背、手心比手背温差比较大,发烧前有肠胃症状如口臭、大便不通或臭或拉肚子,或见舌苔黄腻,详情见孩子生病前的预兆,聪明妈妈早知道。
积食发烧一般是持续低烧,或反复发烧,多早上降温、下午或晚上开始持续升温。发烧温度高、耳朵两旁很烫的,可能烧3天后出疹。
消食导滞的药不是退烧药,是帮助排积食的,积食排了才会退烧,没排完就会反复烧,所以可推拿帮助排便。经常有妈妈以为中途退烧是好了,就恢复饮食又吃肉或水果,然后就会烧的更厉害了,所以饮食一定要注意。
受寒发烧(肺炎、咽炎)
一般来说小儿排除积食发烧就是受寒发烧。积食发烧一般没有伴随感冒症状,但也不绝对。受寒发烧一般伴随感冒症状,即鼻涕鼻塞咳嗽,受寒比较严重的,小孩会有怕冷的表现,比如后背发凉、要多盖或多穿,大点的小孩会自己说冷。
受寒发烧容易高烧。如果确认受寒发烧,则所有帮助祛寒和出汗的事情都可以做,但是不帮助退烧。
如果手脚不凉,晚上时睡觉基本比较安稳,白天时精神比较好,就不用处理。
要是爸爸妈妈能用勺柄压迫孩子的舌头,发现咽部红肿;咽部两侧还可见到近乎球形的肿物,表面粗糙,有时还有白色的附着物,一般提示为细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这类患儿在患病期间,不喜吞咽,而且进食、水或药后容易出现呕吐。
若咽部红肿,表面有溃疡,并且孩子述说吞咽时嗓子疼痛,则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颊炎。
流行性腮腺炎
发热期间,如果孩子的腮帮子.、耳部下方逐渐肿大,而且拒绝触摸,即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表现。
此外,无论发热的孩子有何表现,只要出现不伴有腹泻的呕吐、嗜睡、头痛或低头时颈部疼痛等症状,医院诊治,以排除脑膜炎或脑炎的可能。
无论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都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
温病发烧
没有感冒症状发烧,也不是积食,则可能是温病发烧,即因外界的热、或体内的热、或二者相结而发烧。
温病发烧,一般容易高烧。发烧3天后出疹的比较多,即幼儿急疹。
春天时,小儿发烧非积食,非受寒,无感冒症状,高烧,幼儿急疹的非常多,对于出疹发烧不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幼儿急疹出疹后就不会发烧,如果是出麻疹则会还在烧,一般极少见。
小儿发烧后出疹时不能吹风,最好也不要洗澡。
生理性发烧
即烧长,中医叫变蒸或蒸变。
1岁7个月内的小儿,每隔32天都会发烧一次,这是自己生长的需要,也是生长规律使然。
变蒸发烧一般是低烧,发烧时没有感冒等其它症状,耳朵凉屁股凉,可能精神欠佳。一般都是一两天内自己好,有时可能晚上低烧早上退,小孩没什么不舒服,家长根本不知道。
变蒸发烧不是病,要是当病治就坏了。
疫苗相关性发热
发热是门诊常见的小儿病症。有些刚刚预防接种的孩子,也会出现发热。
实际上预防接种是模拟疾病的过程。
孩子必然会出现一些类似疾病的表现,主要为发热,当然这些表现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后果。
可嘱咐孩子少活动、多休息、多饮水等。
机体对疫苗产生免疫的过程中,孩子内在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暂时有所下降。此期间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使体温继续上升,还可出现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即使这样,爸爸妈妈也不必着急,医院就诊,以得到恰当的治疗。千万不要因为惧怕这些合并的问题而中断正规的预防接种。
不管什么发烧,家长先不要着急,谨记这3条:
1.发烧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尤其出汗情况,但不要灌水。如果汗多,晚上睡时也可给增加。喝温开水即可,如果发烧出汗淡糖盐水更好。
2.随时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判断孩子的发烧程度。大人不要做任何假定以及根据自己能否承受来决定给小孩用退烧药。判断小孩自己能否承受当前的发烧的标准就是:手脚不凉,晚上时睡觉基本比较安稳,白天时精神比较好。比平时稍微黏人,或白天睡的稍微多些但不是整天都在睡也是正常的。
3.根据孩子的发烧病因,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若孩子出现抽搐、惊厥、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或持续发烧,医院就医。
PS:上述所有引起发烧的病症,葫济堂特色中医食疗均有对应治疗方剂。
推荐阅读你真的不一定了解你的孩子
厌食的宝宝心里苦
孩子生病前的预兆,聪明妈妈早知道。
手足口病又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