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发烧ne发烧咳嗽带孩子看病记住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做父母最操心的莫过于宝宝生病

一生病孩子受罪家长难受

其实孩子受罪是家中看病方法不对

有些方法能让医生治疗效率提高

让孩子少受罪

为此,小编总结了

知名儿科专家崔玉涛

在各种场合演讲的8句话

带孩子看病再也不用跑弯路了

爸妈必看!

专家名片

崔玉涛,知名儿科专家,医院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院原儿科主任。

01

不要因为小病输液

崔玉涛反复强调,不要因为小病输液。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感冒就希望能给孩子输液让病好得更快,但高热时,输液具有一定退热效果,不是抗生素的功劳,而是因输注的液体。

退热过程需体内水分同时通过皮肤蒸发达到退热效果,而发热孩子液体入量往往不足,因此输液就有退热效果了。再有,即使是细菌感染,一次抗生素治疗也不可能立刻给予控制,所以再次发热是自然过程,还需服退热剂。

02

不必过分担心孩子的缺钙问题

崔玉涛特别强调,谨慎给孩子检测钙元素。只要孩子发育正常,饮食合理,奶量充足,就不必杞人忧天。

而许多父母担心的孩子手脚出汗多,是代谢旺盛的表现,不是疾病。

03

孩子发烧要说具体的体温

家长带孩子去看病,发烧不要说好烫,要说体温多少度,这是量化;拉肚子几天,要说具体的天数,不要说经常腹泻。

家长在等待看诊的过程中,可以仔细回忆一下孩子的发病过程:

1

准确叙述发病时间,不要自己都没搞清楚,就是着急,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孩子生病真没什么大不了,国外的医生门诊都是提前三天预约的,除非是急诊,而发烧、咳嗽这些都不算急诊。

2

家庭中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的疾病,比如感冒、过敏等。

3

要告诉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就是一眼就看到的症状,发烧、咳嗽跟咳嗽、发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治疗也会不同。

4

疾病变化趋势,比如说,如果先发烧,然后咳嗽了,其实是在好转,而不是加重了。

04

不要总给孩子开新药,以身试验

去看医生带上宝宝吃过的药,而不是开新药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

1

告诉医生,孩子没吃药是什么反应,吃完药后是什么反应。去看医生最好带上宝宝吃过的药,有没有效果,医生一看就能明白。之前吃什么药有效果,现在还可以继续吃,而不是又重新开新药,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

2

给孩子吃药,一定要看清楚说明,有哪些副作用,副作用写得越详细的药,越成熟越安全。

05

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

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一次没看好,就认为这医生不行,马上换医生看,如此下去,每次给孩子看的医生都是初诊,诊断准确率都是不高的。

另外,复诊非常必要,因为有了初诊的经验,同一个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第二次看同一个医生,其实医生自己也会很有压力,会更仔细给孩子看。

06

除了脑膜炎,其他都不会“烧坏脑子”

孩子生病到好的过程是一个曲线,需要一定的时间。

1

父母要做的不是马上把症状压下去,没症状自己就安心了,其实很多时候疾病还在。比如发烧,不超过38.5摄氏度完全没有必要吃退烧药,打针,所有的退烧药都只是让体温退下来,并不能杀灭病菌,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反而对身体有损伤。

2

家长们认为的“最佳治疗”往往是希望“药到病除”,要知道疾病的本质是有一个过程,表面的症状消失了,往往不是真的恢复了健康,很多人都见不得孩子发烧、咳嗽,希望孩子马上就能好,这是不对的,适宜治疗才是更好的方法。

3

除了脑膜炎之类的发烧,其他都不会让孩子“烧坏脑子”,超过39摄氏度的退烧,只是为了防止孩子高烧惊厥。

0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生病也是件好事

孩子之前不怎么生病,结果一上幼儿园就老生病是怎么回事?

那是因为之前保护的太好了,没有机会受到病菌的侵害,免疫力也就没有得到提升,一旦上幼儿园就会反复的生病。

孩子从母体出生是不带任何病菌的,生病是必然现象,一定要通过生病免疫力才会提升,长大后才会不容易生病。

孩子生病某种意义上讲是好事,比如发烧,是因为身体受到了病菌的侵害,白细胞和入侵细菌战斗时产生的症状。

发烧是孩子受到感染时,免疫机能抵抗病毒产生的体温升高,说发烧有利于抵抗感染、能提高免疫力,一点都不为过。如果孩子受到侵害却不发烧,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08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病了,是大人的问题

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只是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大人的预期,就认为孩子生病了,其实孩子都是正常的。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生病、生病是否严重有以下几点:

1

吃喝是否正常,精神状态好不好,睡眠状况,便尿情况。

2

哇哇大哭的孩子往往不严重,而不哭不闹、看起来很“乖”的孩子,往往更严重,因为ta已经没力气哭闹了,精神状态好坏,是衡量孩子病情是否严重的一个标准。

崔玉涛说,医生们初诊的出错率是很高的,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比如手足口病,初诊几乎无法判断,并不是医术高低的区别。

来源: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杨鹭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hinkthinkcar.net/jbjc/7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