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说,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发现,民办学校的办学成绩一般都要优于公办学校。其实这并不是说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多么的好,而是他们用自身“优势”来“挖墙角”。
首先民办学校的经济支出相对自由。民办学校利用这一优势去“收买”一些“尖子生”,对于在小考和中考中成绩突出的学生,民办学校会“许以重利”,还会安排各种游玩活动,来“拉拢”学生,以最直接的利益来“挖墙角”。民办学校的这一优势就是公办学校怎么都比拟不了的,因为如果公办学校也敢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诱惑”好学生,我想第二天纪检委就会来学校“指导工作”。
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他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校想要取得好成绩和他招收的生源是息息相关的。就拿衡水中学来说,他每年的高考成绩都非常的“惊人”,如果你是衡水中学的学生,那么在清北中经常可以遇到“校友”。和等重点高校对于衡水中学的学生来说更是“家常便饭”。衡水中学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教学成绩,其实和他每年招收的生源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衡水中学不仅在河北省招生,而且面向全国招生,在衡水中学“名人效应”的作用下全国各地的优秀生源纷纷涌向衡水中学。我想即使随便一个重点中学能够有衡水中学那么多优质的生源,教学成绩也不会太差吧。许多地区的公办中学都面临着外地流失一部分优质生源,被民办学校“挖走”一部分优质生源的尴尬局面。最后能够被公立学校所招揽到的优质生源寥寥无几。
对于这种“抢优质生源”的现象,许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一些地方要求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必须同时招生,“优质生源”需要相对平均分配,甚至更有一些地方要求公办学校先招生,然后才轮到民办学校招生。
这种种政策的出台,魏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这种种政策“制衡”了民办学校,也给公办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推出这种政策公办学校也将会迎来一个“春天”。公办学校再也不用“卑微”的以“低进高出”的口号来充当教学成绩。
对于一些地区所出台的相应政策,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平竞争,但是对于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公办学校没有优质生源或者优质生源省面临的是发展问题,而公办学校如果没有优质生源或者优质生源很少的话,将会面临的是生存问题。这就促使着民办学校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以前的“我的起点就是你的终点”变成了现在的“在同一起跑线上”。民办学校的优势在不断被减弱甚至会荡然无存,接下来比拼的将会是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随着一些地方纷纷出台的政策,民办学校“被打回原形”,将会面临着生存问题的挑战,而公办学校却迎来了发现的“春天”。民办学校将会何去何从呢?公办学校又如何发展呢?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