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建校跑出“加速度”
青岛,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推进优质资源倍增,谋求教育公平、优质均衡,正走在久久为功的路上。今年,青岛超额完成“开工40所,推动完工50所”任务,新建校自带优质校基因,起步就力求高起点办学;以集团化办学促提质增效,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目前中小学教育集团达个;发起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拉动一批新的教育高地正在迅速崛起……每项政策、每组数据背后,都是满足家门口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的夙愿。
超额完成新建改扩建计划
市北区绍兴路学校项目教学楼主体施工完成,预计年交付使用;崂山区车宋安置区西侧配套小学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获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批复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浮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批复,预计年完成建设……
连日来,青岛教育不断传来利好消息,尤其是一座又一座新校建设,勾勒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的未来,也满足着家庭对好上学、上好学的期待。
二孩政策实施、户籍政策放开、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叠加,青岛迎来小学入学“高峰”,年将达到一个“峰值”,预计一年级新生15万~16万人。
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增加,热点学区学位预警,推动青岛寻求解围之策,拉开一场学位供给行动。
今年以来,青岛加快学校新建改扩建,同德路小学、王埠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等4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工,青岛三中、镇江路小学、浮山后三小区学校、山东头配套学校等75所学校完工,提供学位约8.07万个。这意味着,青岛完成“开工40所,推动完工50所”市办实事任务,交上一份“超额”答卷。
好上学是供给行动的基础,如何满足家庭对“优质”的期待,才是青岛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因此,一座座新校园建设之初,青岛便把目光锁定在“高标准”“高起点”,抱定“建一所优一所”的目标。
为此,青岛探索“一长多校”办学模式,建立新建中小学校长、教师跟岗培训制度,提前一年为新建中小学遴选、配备校长和教师,与新校启用无缝衔接,布局新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在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二中、青岛三十九中等优质学校带动下,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崂山区山东头学校、崂山区海尔路学校、高新区第一实验初级中学等30余所新建学校,一经启用便自带优质学校基因,高起点办学寻求跨越发展。
背靠优质名校的办学经验,嫁接更为优质的办学资源,引入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新校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中小学教育集团达个
为了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学生在家门口就享受优质教育,青岛不断创新办学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寻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
集团化办学是青岛的实施路径之一,以青岛三十七中加入青岛九中礼贤教育集团、青岛第二十三中学加入青岛实验高中教育集团等为代表的高中引领义务教育发展的特色实践,以青岛实验初中等名校开设分校的特色路径,及各区市以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发展的探索,正推动着教育不断向优质均衡迈进。
作为一所优质名校,今年秋季学期伊始,青岛实验初中启用李沧分校、崂山分校。青岛实验初中开展集团化办学可以追溯到年,是青岛较早实践集团化的学校之一。青岛广雅中学就是依托青岛实验初中办学优势而建,六年合作下来逐步成长为区域名校。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传承本校的管理、理念和特色,逐步培育形成分校的特色,实现分校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青岛实验初中校长孙晓东对集团化办学信心十足。他记得,青岛广雅中学第一年招生时,报名人数不足招生计划。集团输出教育理念、管理经验、骨干教师等,让广雅中学第二年就大变样,教育教学上的改变,令其